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累犯适用条件

累犯适用条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22 16:37:47 0人浏览

导读:

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行的,我国刑法规定累犯适用条件有哪些呢?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大家准备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累犯适用条件
  •   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行的,我国刑法规定累犯适用条件有哪些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解答疑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犯罪分子所犯的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包括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分子后一个犯罪行为发生的时间,必须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

      3、犯罪分子所实施的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故意犯罪,如果其中有一个罪是过失犯罪,就不符合累犯的条件。

  • 缓刑是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想必很多人想要了解,缓刑是否构成累犯?缓刑累犯的构成条件是什么?下面为您介绍一下。一、缓刑是否构成累犯缓刑的执行在性质上如果属于刑罚的执行,那么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期满后可以成立累犯。缓刑考验期内又故意犯罪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并对新的罪行进行见减后并的原则进行量刑处罚。缓刑考验期内仍然是对刑罚的执行,不属于执行完毕,因此,我认为缓刑考验期内又故意犯罪不适用累犯。首先,从累犯制度本身来看:由于累犯具有严重的人身危险性,通过对累犯从重处罚以达到罪责刑相一致并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宣告缓刑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较小,不致再危害社会。但这是法官根据已然的犯罪情节和犯罪人的悔罪表现推断出来的。这一推断是不可靠的,所以各国刑法规定了撤销缓刑的条件。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期满后五年内...
  •   适用监外执行的条件有哪些?监外执行是针对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出于特殊原因按照法律规定,将其交付一定机关,在监外来执行刑罚的一种执行办法。适用监外执行的前提是还在服刑中的有期徒刑犯或拘役犯;其适用条件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等。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在本文详细介绍。

      一、适用监外执行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254条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 《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

  • 适用缓刑的条件有犯罪分子被判处的刑罚是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对其宣告缓刑不会对所居住社区产生重大不良影响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   对于一个违法犯罪行为来说,通常犯罪分为初犯和累犯,累犯就是针对那些屡教不改的犯罪份子而言,一般会从重处罚,那么,累犯能不能取保呢?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累犯可以不可以取保候审?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一、累犯可以不可以取保候审

      如果是累犯,原则上有累犯嫌疑的人如果取保候审很难保证“不致危害社会”,所以对有累犯嫌疑的人不应该适用取保候审。

      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累犯取保候审的难度较大,一般是不会办理取保候审的。当然这也要看具体是什么罪行,还需要看你犯罪的严重程度是怎样的,建议咨询专业的刑辩律师对具体案情进行分析比较好。

      明确的规定能找到的有《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四条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二、再犯与累犯有什么区别

     ...

  •   在我国刑法罪名中,故意伤害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常见的一种犯罪。那么故意伤害罪死刑适用的条件是什么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故意伤害罪死刑适用的条件:

      因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一般不适用死刑,只有极少数情节极为恶劣,后果极为严重的案件才考虑适用死刑。死刑主要适用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故意伤害犯罪案件,如:暴力恐怖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恶势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暴力犯罪中故意伤害他人的首要分子;起组织、策划作用或者为主实施伤害行为罪行最严重的主犯;聚众“打砸抢”伤害致人死亡的首要分子;动机卑劣而预谋伤害致人死亡的,等等。对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被告人,如果具有下列情形,一般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1.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以及山林、水流、田地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2.被害人有过错,或对引发案件负有直接责任。

      3.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犯罪...

  •   大家好,我是法律快车特邀嘉宾刘丽娜律师。以下为大家解答缓刑适用的对象和条件

      缓刑,就是对于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期间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制度。刑法第67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适用缓刑的对象和条件:

      (一)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说明,判处三年以上徒刑的罪犯,不能适用缓刑。

      (二)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即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以上两条缺一不可。此外,刑法规定,对于累犯,不论其刑期长短,一律不能适用缓刑。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   核心内容:减刑和假释在怎样的情况下适用呢?其适用需要遵守怎样的程序?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减刑与假释的适用条件及对象,希望对您有帮助。

      减刑是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一)减刑与假释的适用对象和条件

      1、适用对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罪犯

      2、条件

      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

      (二)减刑与假释程序

      减刑、假释,由执行机关提出建议书,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并将建议书副本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

      (三)减刑与假释的监督

      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