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方式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方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29 17:10:16 0人浏览

导读: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的罪名,这类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客观表现为实施了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方式有哪些?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下。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方式
  •   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要涉及罪名放火罪、失火罪、决水罪、过失决水罪、爆炸罪、过失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那么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方式是什么?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方式具体如下:

      一、故意犯罪

      (一)基本罪状:实施危险行为、危害不特定对象(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主观故意(直接或者间接)、刑责年龄(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14周岁;其他罪,16周岁)

      (二)加重罪状: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二、过失犯罪

      (一)基本罪状: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主观过失、刑责年龄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三、法定刑(主刑)

      (一)故意犯罪

      (1)基本刑罚:3-10年有期徒刑

      (2) 加重刑罚: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 危害公共安全罪,属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是交通部门经常向大众宣传的标语,因为喝酒开车不仅违反交通道路安全法,如果达到醉酒程度或醉驾危害公共安全的,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下面请看为您介绍醉驾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会判多少年:一、醉驾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会判多少年醉酒驾车涉嫌危险驾驶罪,最高量刑是6个月拘役.(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但是,醉酒驾车又酿成了其他的危害后果,侵害了不特定群体的利益,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则要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醉驾的判刑标准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二条、《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刑...
  •   我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鉴于该罪在立法上并无明确的构成要件,如何在理论上界定该罪的特征以及司法实践中应当如何认定相关行为,笔者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特征及司法认定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益。

      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特征

      立法上对该罪构成条件较为典型的描述是:“使用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此种界定方法只强调了手段与其他犯罪的相当性,操作性较差,在实践中难以具体把握。

      本人认为,该罪的构成条件应当重点把握两个方面:

      (一)行为必须危及到公共安全

      本罪与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具有相当性,并不是犯罪方法、手段的相当性,而是本罪与爆炸、放火、决水等犯罪均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危害公共安全。这是本罪的本质特征,是行为人的行为能够以本罪定罪的前提条件...

  •   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要涉及罪名放火罪、失火罪、决水罪、过失决水罪、爆炸罪、过失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那么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方式是什么?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方式具体如下:

      一、故意犯罪

      (一)基本罪状:实施危险行为、危害不特定对象(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主观故意(直接或者间接)、刑责年龄(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14周岁;其他罪,16周岁)

      (二)加重罪状: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二、过失犯罪

      (一)基本罪状: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主观过失、刑责年龄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三、法定刑(主刑)

      (一)故意犯罪

      (1)基本刑罚:3-10年有期徒刑

      (2) 加重刑罚: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 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量刑处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一般公众安全的成度是我们对于一个国家是否安宁的评价标准,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我们国家对于国民的重视程度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叙利亚事件更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并不是处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是出生于一个和平的国家。那么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罪与量刑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罪与量刑及其相关问题。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罪与量刑是怎样的  1、定罪

      (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既然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在认定这种犯罪时,就必须严格掌握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特定要件,不能盲目扩大解释,也不能任意缩小其范围,混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导致定罪不准,量刑不当。

      (二)区分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以及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界限。区别两者的标准是看使用危险方法实施犯罪,是否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如果犯罪分子使用的危险方法,杀人、伤...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法律依据是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的规定,该条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特指单位场所的正常秩序、以及社会日常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秩序。(二)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人必须通过“投放行为”传达出恐怖信息。2、恐怖信息的物质载体要使人产生恐惧心理,行为人投入的东西必须在外观上足以让一般人相信是“危险物质”。3、投...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构成:1、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对社会公共安全的管理秩序;2、本罪表现为行为人故意使用与放火、决水、爆炸等危险性相当的危险方法侵害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为年满l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