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交通事故> 危险驾驶罪的认定

危险驾驶罪的认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29 17:08:19 0人浏览

导读: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行为。那要怎么认定危险驾驶罪?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浏览。
危险驾驶罪的认定
  •   有很多人搞不清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以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那么危险驾驶罪的认定是怎样的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共同之处:三个罪名既然都规定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中,最主要的共同之处就是侵犯的客体为公共安全。

      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三者之间的区别。其区别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主观方面不同。正如前所述,危险驾驶罪在主观上持希望或放任的故意。而交通肇事罪是典型意义上过失犯罪,主观上只能是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主观上是故意,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主观上为过失。

      其次,在行为方式上不同。危险驾驶罪只包括醉驾和追逐竞驶两种行为,交通肇事包括一些违反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要求实施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但犯危险...

  • 在法院审判中,除判处有期徒外,还附加剥夺政治权x年或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那么,剥夺政治权利是什么呢?危险驾驶罪会剥夺政治权利吗?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为您解答疑惑,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一、剥夺政治权利是什么1.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国家机关包括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事机关。担任国家机关职务,是指在上述国家机关中担任领导、管理以及其他工作职务。也就是说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担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的任何职务。2.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可以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继续工作,但是不能担任领导职务。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是指选举法规定的,公民可以参加选举活动,按照本人的自由意志投票选举人民代表等职务的权利,即参加投票选举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公民可以被提名为人民代表等职务的候选人,当选为人民代...
  •   大多数人对于危险驾驶罪的认知,都停留于个人犯罪这一层次。但真实情况却是,危险驾驶罪也存在着共同犯罪的情形。那么,危险驾驶罪共犯的认定是怎样的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

      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指的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由于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犯罪,其犯罪行为本身具有比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共同犯罪一直以来是刑法重点打击的犯罪形式之一。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犯首要条件是犯罪主体上必须二人以上,因此当“追逐竞驾”情节恶劣构成危险驾驶罪时,而且是二人以上以竞速为目的进行超速驾驶等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显然具有危险驾驶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应当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如果行为人“醉酒驾驶”是由劝酒人强行劝酒导致的,而且劝酒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醉酒者的危险驾驶行为,亦具有危险驾驶的犯罪故意,因此...

  •   核心内容: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在于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出现的危害结果、量刑等。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的区别。

      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的区别在于:

      一是主观方面不同。

      危险驾驶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的行为危害到公共安全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状态的发生。而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则表现为过失。

      二是客观方面不同。

      危险驾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且情节恶劣。而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大损失的行为。

      三是出现的危害结果不同。

      危险驾驶罪是行为犯、情节犯,只要有醉驾或追逐竞驶的...

  • 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的区别是危险驾驶罪是行为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秩序,而交通肇事罪是行为人不仅违反了交通安全管理秩序,而且具有必要的严重后果。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   危险驾驶我们都知道是车主不遵守交通法规,危险驾驶的行为,对于构成危险驾驶罪的我们依法追究责任。那么,危险驾驶罪所需要的证据有哪些?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证明行为人的责任能力的证据。包括行为人的身份证、驾驶证、户口本等身份证明, 来证明行为人已达到法定刑事责任能力,危险驾驶罪要构成犯罪,行为人必须年满16周岁。

      (二)证明行为人存在主观故意的证据。根据行为人的犯罪目的、犯罪动机、主观意志来证明行为人是故意危险驾驶的。一般行为人的主观因素难以判断,只能通过他的行为、动机来判断他是否存在主观故意。

      (三)证明行为人有危险驾驶行为的证据

      1、对于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危险驾驶,需要有证据证明其在道路上追逐,比如车速、行车记录含义等证据,能够证明其情节恶劣。

      2、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证据主要是行为人血液中的乙醇含量,对于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毫克/100...

  •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那么,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认定是怎样的?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认定具体如下:

      (一)过失投毒罪与投毒罪的界限

      过失投毒罪与投毒罪,都是以投毒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客体要件、犯罪手段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是:

      (1)投毒罪是故意犯罪,过失投毒罪是过失犯罪,二者对危害结果的态度是根本不同的。

      (2)过失投毒罪在客观上以造成法定的严重后果作为构成犯罪的必备要件,未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不构成犯罪。投毒罪只要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投毒行为,不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都作犯罪处理。

      (3)投毒罪有既遂、未遂之分,过失投毒罪是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

      (4)主体要件责任年龄不同。投毒罪年满14周岁即可构成,过失投毒罪年满16周岁才负刑事责任。

      (二...

  •   酒后驾驶就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一般会被判处拘役。那么最新的危险驾驶罪量刑标准是什么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最新的危险驾驶罪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第八条、《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

      第四十二条 【拘役的期限】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第四十三条 【拘役的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在执行期间...

  •   很多邻里之间因为发生了一些小的矛盾,却用投放危险物质、放火等严重的报复行为报复对方,最后却导致自己锒铛入狱。投放危险物质可能会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那么,投放危险物质罪怎么认定?下面请看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

      一、投放危险物质罪怎么认定

      认定投放危险物质罪,核心在于认定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具体来说:

      1、行为人投放的必须是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害人的生命、健康或牲畜、禽类、水产养殖物安全的危险物质。

      2、投放行为必须危害公共安全。即该行为已经对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牲畜和其他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或严重损害后果。或者己威胁到不特定多人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3、本罪是危险犯,其成立并不需要出现不特定多数人的中毒或重大公私财产遭受毁损的实际结果,只要行为人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存在即可。

      4、投放行为的主要方式:

      (1)将危险物质投放于供不特定人...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