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综合> 立案登记制度内容

立案登记制度内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4-07 15:31:30 0人浏览

导读:

立案登记制指的是人民法院依法对应该受理的案件应当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子,必须受理。那么立案登记制度内容?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
立案登记制度内容
  •   核心内容:民事诉讼登记制度有什么内容?2015年4月15日最高院公布了《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自5月1日起施行。该《意见》的内容主要包括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立案登记的范围,其中包括法定的应当立案的案件以及不予立案的案件;登记立案的程序;健全配套机制以及制裁违法滥诉等。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在本文详细介绍民事诉讼登记制度的内容。

      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

      一、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通过立案登记制改革,推动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二)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依法保障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方便当事人诉讼,做到公开、透明、高效。

      (三)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对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案件,法院必须依法受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

  • 11月25日-26日,由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江伟教授主持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修订专家建议稿”进行第四稿论证。此次修改稿的一个重大突破,是用立案登记制度代替现行的立案审查制度,即法院不能拒接老百姓诉状。虽然只是一个讨论稿,但是一经发表就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持怀疑态度的有之,持支持态度的有之,争论不下,笔者在此拟就立案登记制度进行一下粗浅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立案审查程序,只有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才予以立案受理,也就是说作为案件当事人,你的起诉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的四个硬性规定,否则法院就有可能拒收你的诉状。而立案登记制度的最大不同就是明确规定“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了符合要求的起诉状,法院无需进行审查,法院应立案登记。法院不得拒收当事人的起诉状。”这一制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

  • 立案登记制指的是人民法院依法对应该受理的案件应当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子,必须受理。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 刑诉法关于立案的规定有: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审查,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

  •   发生刑事案件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接到报案之后,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立案的通知,不管是否立案,都要在法律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工作,很多人对此规定不是很了解,那么刑事案件立案时限规定是怎样?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刑事案件立案时限规定

      对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三日以内送达控告人。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通知书后十五日以内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复印件送达人民检察院。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百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

  • 被骗了不管多少钱都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被骗金额在三千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可以以诈骗罪进行刑事立案,如果被骗金额在三千元以下的,公安机关可以以治安案件受理并立案。法律依据:《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
  • 7、

    立案

    第八十三条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第八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第八十五条 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