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损害赔偿> 杀人要赔偿多少钱

杀人要赔偿多少钱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3-24 14:14:10 0人浏览

导读:

杀人要根据受害人受伤的程度以及当地的收入水平综合判断受害人人身损害赔偿数额,人身损害费用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法律快车小编收集整理了杀人要赔偿多少钱相关信息,提供给大家参考,欢迎大家的阅读!
杀人要赔偿多少钱
  • 杀人的,根据伤亡情况以及当地的收入水平综合判断人身损害赔偿数额,人身损害费用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 应当根据具体情形来决定如何赔偿。如果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这时候的赔偿应当由其监护人来承担。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行为人自身实施杀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家属是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但是,如果杀人犯是未成年人,其监护人需要与其共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造成刑事犯罪处罚的,刑事附带民事的赔偿不多。

    如果未造成死亡后果的,根据我国侵权法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未造成残疾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补助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及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等费用。

  • 笔者在代理刑事案件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涉嫌故意杀人罪和涉嫌故意伤害罪案件。同是实施一个打的行为,为何却区别巨大?对此,许多被告人家属很是困惑,特别是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容易混淆、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之间界限难定。笔者认为,其实从犯罪构成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与犯罪主观方面)来分析,特别是犯罪主观方面来看,区别起来并不难。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区别两者在犯罪客观方面都导致了被害人的伤害结果。关键在于犯罪主观方面的不同。故意伤害的主观方面是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并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故意杀人未遂的主观方面则是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权。被害人未死亡的原因是出乎犯罪嫌疑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因此两罪区别的关键在于犯罪主观方面是否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区别与上述故意伤害及故意杀人未遂类似,故意伤害致死与故意杀人在客观上都导致了被害人死亡。区别关键还是在主观方面。故...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 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是中国刑法中少数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之一。那么故意杀人罪赔偿多少钱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解答疑惑。

      1、《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 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

      2、具体赔偿细则建议查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3、各地的赔偿标准都不一样,建议委托律师代理起诉索赔并计算相关的赔偿金额。...

  •   对于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有的人杀了人可能会自首,那么杀了人自首会判死刑吗?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解答。

      具体要看杀人的性质情况来判别是否死刑,如果很恶劣的杀人案件还是得死刑。

      《刑法》第67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按以上规定,因为犯罪分子对社会的危害是客观的,投案自首"可以"从轻,但绝不是必须从轻,对待特殊情况,也存在例外,如暴力性犯罪分子屡教不改,社会影响恶劣,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种情况,即任其投案自首,也绝不能从轻处理,仍然要依法判处死刑。

  • 16岁杀人属于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人民法院一般不会判死刑,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刑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法律依据:

    《刑法》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

    第四十九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

  • 【案情简介】

    被告人马福生,今年46岁,初中文化,无业。1994年12月因犯流氓罪被判处拘役五个月,2006年11月因犯妨害公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2007年1月4日刑满释放。

    2008年7月17日晚,马福生邀请邻居周某到其家中饮酒,饮酒中二人因谈及往事发生争吵,后马福生持酒瓶猛击周某头部数下,致周某重度颅脑损伤死亡。次日马福生使用刀、锯将周的尸体肢解,并将碎尸块抛至北京市石景山区五里坨等地。

    马福生作案后被查获归案。

    被告人马福生的辩护人提出辩护意见称,马福生的行为是在酗酒后,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下实施的,请法庭从轻处罚。

    【裁判要点】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马福生曾因犯罪二次被判刑,但不思悔改,仅因琐事争吵即持械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人死亡,并毁尸灭迹,犯罪手段凶残,人身危险性极大,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且系累犯,依法应予从重处罚。对于我国刑法明确规定“酗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故...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