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立案报告

交通肇事立案报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4-01 08:42:20 0人浏览

导读:

交通肇事罪是刑事犯罪中较为常见的罪名,在生活中如果有交通肇事行为的,是需要及时报案处理的。如果责任人逃跑的,可能人民法院在定罪量刑的时候还会更重。那么交通肇事立案报告?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
交通肇事立案报告
  •   交通肇事是一种违法的情况的,在交通上面还是需要注意安全的,对于交通肇事方面的注意点的还是需要好好的去了解一下呢,比如立案标准方面的,所以交通肇事的立案标准?下面法律快车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个相关的知识点。

      一、交通肇事的立案标准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4、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符合上述...

  • 肇事逃逸立案后,民事部分可以协商赔偿私了,刑事、行政处罚立案后不能私了。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同时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

  •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的生活,每个人的时间都是特别宝贵的,一般不愿意闹到法院去,毕竟会浪费时间,但是有些情况也能私了吗?下面法律快车小编就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交通肇事逃逸立案后能私了吗;交通肇事逃逸后会受到什么处罚;轻微的事故逃逸双方私了,交警还追究责任吗这三个问题。

      一、交通肇事逃逸立案后能私了吗

      肇事逃逸立案后,民事部分可以私了,刑事、行政处罚不能私了。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

  • 火灾事故调查证据不足可以立案,立案的条件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

  •   

      关于交通肇事自首的认定

      

      朱军律师(13073781351)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发生重大事故而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关于自首的规定是否适用交通肇事犯?司法实践中认识不一致,过去也很少适用。在交通肇事案件中也应当存在自首情节:

      首先,刑法总则指导刑法分则,这是一般原则;而总则中并没有对适用刑法第六十七条作出限制性的规定。因此,适用刑法第六十七条应当不受犯罪性质(种类)的限制。

      其次,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而公...

  • 交通肇事的当事人如果符合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或者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等法定情形之一的,可以取保候审。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   生活中,发生交通肇事的时候,造成的损害是比较严重的,肇事者也是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的。那么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条件是什么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条件:

      (一)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

      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

  • 我们知道自首情节是减轻或者免于处罚的重要行为之一,特别是在交通肇事逃逸事故中,逃逸本来是法律规定的从重处罚的行为,如果逃逸后又有自首行为的,一定是可以从轻处罚的,只要逃逸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拘留多久。一、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的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二、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拘留多久法律规定。1、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逃逸的当事人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除非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逃逸方的责任。也就是首先推定逃逸方负全责,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才能减轻部分责任。显然,逃逸会加大肇事者的民事赔偿责任。2、行政处罚方面,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如果当事人没有违章,则不会受...
  • 应这样认定交通肇事后的自首:交通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认定为自动投案,构成自首。自首有两个构成要件:“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法律依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