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诈骗能否刑事和解

诈骗能否刑事和解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1-20 13:47:40 0人浏览

导读:

诈骗罪可以刑事和解。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下面由法律快车的小编在本文详解诈骗能否刑事和解的相关知识。
诈骗能否刑事和解
  •   诈骗罪可以刑事和解。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   刑事诈骗和解的相关程序指的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诈骗案件的相关的当事人可以与诈骗案件的主体达成和解的程序。这样就可以避免司法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可以避免当事人的矛盾升级。那么刑事诈骗和解的程序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有法律快车的小编为大家来解答一下关于刑事诈骗和解及其相关问题。

      一、刑事诈骗和解的程序

      第二百七十七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根据此规定,公诉案件当事人和解程序适用的执行标准表现为:

      1、犯罪性质

      原则上犯罪性质恶劣、社会危害严重的公诉案件不宜...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依据法律规定,除累犯外,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和侵犯财产罪的案件,是可以依法进行刑事和解的;

    当事人和解的条件是: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

    2、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

    3、被害人自愿达成和解;

    因此,对于盗窃数额达到立案标准而情节并不严重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可以努力与受害人达成和解,但情节严重、盗窃数额巨大的盗窃罪是不能通过和解谅解,而撤销案件免于起诉或免于处罚的,此时,和解或谅解只能作为量刑过程中减轻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

  •   刑事诈骗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对于行为人和受害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从宽处理不一定就不会判刑,如果犯罪情节轻微的,不需要判处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就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   刑事立案后具有以下情况的可以撤案:1、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5、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法律依据为:《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 涉嫌诈骗犯罪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能取保候审。可以取保候审的情形: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   故意伤害,很显然主观目的是在于故意,如果是故意伤害他人的,是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相对来说,法律处罚也会较重,我国的法律中,也明确规定了立案标准。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故意伤害罪刑事的立案标准?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一、故意伤害罪刑事的立案标准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地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具体而言,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

      故意伤害罪的结果是造成对他人健康的损害。

      刑法根据伤害后果不同,分为轻伤、重伤与伤害致人死亡三种情形。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为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二)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故意伤害...

  • 民事活动中,一方当事人有意隐瞒事实情况,造成了对方当事人误信,导致其利益受损而从中自己获利的行为就是民事欺诈。而诈骗行为则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捏造事实,隐瞒真相,无中生有的手段,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数额较大的,构成了诈骗罪。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是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是没收个人的财产。”而欺诈行为虽然也是违法的,但其严重程度仍然只是属于民事违法的范畴之内。

    对于民事欺诈行为,我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是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法律规定,是要求返还财产,欺诈行为一方对于对方产生...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