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刑事能力评定

刑事能力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2-20 14:08:49 0人浏览

导读:

刑事能力是需要有着一定的年龄限制的,在没达到十四岁的时候就是被称为无刑事责任能力人的,但是如果是精神病患者也是属于这个行列的。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刑事能力评定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刑事能力评定
  • 被鉴定人在服刑、劳动教养或者被裁决受治安处罚中,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致使其无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为无服刑、受劳动教养能力或者无受处罚能力。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刑事案件被鉴定人责任能力的评定:

      被鉴定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由于严重的精神活动障碍,致使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被鉴定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经鉴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具有责任能力:

      1、具有精神疾病的既往史,但实施危害行为时并无精神异常;

      2、精神疾病的间歇期,精神症状已经完全消失。

  •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通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因为违法犯罪都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但是在承担法律责任大小之前,都会考虑到刑事责任能力的问题。那么,本文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依据?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依据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准确地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是进一步探讨行为人犯罪类型的前提。

      在我国,是根据年龄、行为能力来划分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

      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核心内容:精神病人犯罪,其刑事责任能力如何分类?精神病人犯罪的案例愈演愈烈,这里所说的精神病人的大致分类如下:一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这类精神病人经法定程序鉴定后,无需负刑事责任,但责令家属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二是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这类精神病人是间接性发病的,需负刑事责任;三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这类人是尚未完全丧失控制自己行为的,应担负刑事责任,但可视情形减轻或从轻处罚。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精神病人应否负刑事责任,关键在于行为时是否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第二,行为时是否...

  •   刑事受审能力是指刑事被告人参加庭审,接受审判的能力。具体是指刑事被告人理解自己在诉讼中所处的地位和自己行为在诉讼中的意义,能够行使诉讼权利,并能与辩护人合作为自己进行辩护的能力。  它可分为有受审能力、无受审能力和部分受审能力。部分受审能力是指被告人在某种治疗措施或其他科学措施下,具有的受审能力。  1989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和1998年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中涉及到刑事受审能力。前者在第二十一条第一项中规定:“被鉴定人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经鉴定患有精神疾病,致使不能行使诉讼权利的,为无诉讼能力。”该暂行规定制定于刑诉法修订之前,虽不是专指审判阶段被告人的受审能力,而是指从立案侦查到执行的整个诉讼过程中刑事被告人的诉讼...
  •   核心内容:在关于刑事责任的一个问题里面,需要如何去判定一个能力问题呢?那么就是决定的辨认能力的问题了,这个辨认能力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解呢?下文将会详细分析,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一个人的控制能力是以其辨认能力为前提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缺乏必要的认识能力,那么,该行为人的控制能力也就无所依存。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即使实施了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能力减弱者?,?其刑事责任相应地适当减轻?法。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制自...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