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婚姻家庭> 拒绝赡养义务的后果

拒绝赡养义务的后果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05 11:41:43 0人浏览

导读:

对于成年且有能力的子女来讲,赡养父母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实生活中,不能因为有其他兄弟姐妹在赡养父母,自己就不积极履行赡养义务。这样只会让自己承担一些不利的后果。那究竟拒绝赡养义务的后果呢?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以下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拒绝赡养义务的后果
  •   所谓赡养,主要是指子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费用的行为,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给予物质上的帮助。那么不履行赡养义务会有哪些法律后果?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赡养包括两种情况:

      (1)子女对父母的赡养。

      《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国《婚姻法》也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赡养扶助的主要内容是指在现有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子女在经济上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对父母应尊敬、关心和照顾。

      有经济负担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赡养时,都应依法尽力履行这一义务直至父母死亡。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发生在婚生子女与父母间,而且也发生在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间,养子女与养父母间和继子女与履行了扶养...

  •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法律后果是:当父母不履行义务时,未成年子女有向父母追索抚养费的权利。因迫索抚养费而发生的纠纷,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也可由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处理。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法律依据:
  •   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的义务,也是《婚姻法》中规定的法定义务,但是在实际生活却不是这样的。那么,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后果:

      1、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被赡养人婚姻关系变化或其它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2、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赡养人有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3、赡养人不履行给付赡养费、共同分担费用的,除了支付赡养费、共同分担的费用外,还应按照应当缴纳的赡养费、共同分担的费用数额的每日1%支付违约金。因赡养人不履行本协议而产生的诉讼费、律师费、交通费、赡养期间的护理人员费用由违约的赡养人承担。

      4、赡养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在继承遗产时少分或不分。

      5、部分赡养人不履行义务,其他赡养人按照长幼顺序由不尽赡养义务赡养人的下一顺序赡养人继续履行赡养协议约定的义务,任何赡养人不得以此作为自己不履行义务的理由。

  •   大家好,我是法律快车特邀嘉宾律师:熊成浩。以下为大家解答“不履行赡养义务有哪些法律后果?”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对于不肯赡养父母,甚至虐待老人的行为,不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更要承担法律的责任。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所以完整的赡养义务包括物质供养,精神慰藉,生活照料方面:

      1.经济上供养有扶养能力的成年子女在父母无经济收入、或者经济收入不足以维持当地最低生活需要时,要为老年人提供必需的赡养费用。如果子女和父母共同居住,子女应当为父母提供必要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必要条件;对于不能或不愿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子女,子女应当为父母提供必要的赡养费用。

      2.生活上照料是指帮助年迈体衰的父母,《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

  • 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父母可以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父母也可以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调解,说服子女给付。父母也可以向法院起诉,之后由法院判决给付。如果拒不支付的,很有可能成为老赖。法律依据:《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   不履行赡养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一般来说,子女成年独立生活后,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不再有抚养义务。但是,对以下情况下的成年子女,父母有能力负担时,父母有教育抚养的义务:

      1、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其收入不足于维持生活的;

      2、尚在校就读的;

      3、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

      当父母不履行义务时,未成年子女有向父母追索抚养费的权利。因迫索抚养费而发生的纠纷,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也可由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处理。对拒绝抚养、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所谓赡养,主要是指子女在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费用的行为,即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给予物质上的帮助。那么不履行赡养义务会有哪些法律后果?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赡养包括两种情况:

      (1)子女对父母的赡养。

      《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国《婚姻法》也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赡养扶助的主要内容是指在现有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子女在经济上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对父母应尊敬、关心和照顾。

      有经济负担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赡养时,都应依法尽力履行这一义务直至父母死亡。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发生在婚生子女与父母间,而且也发生在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间,养子女与养父母间和继子女与履行了扶养...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