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诈骗罪有哪些法律依据

诈骗罪有哪些法律依据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8-18 10:59:29 0人浏览

导读: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那么诈骗罪有哪些法律依据?法律快车小编收集整理了相关信息,提供给大家参考,欢迎大家的阅读!
诈骗罪有哪些法律依据
  • 3个人伪造老干妈的印章和腾讯签订合作协议这件事,前段时间在新闻上闹的沸沸扬扬,这种行为是典型的合同诈骗,目前警方已经控制了3个犯罪嫌疑人,并依法进行刑事拘留,之后,法院会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这3个人进行判刑,那么合同诈骗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合同诈骗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1、个人合同诈骗:(1)数额不满5000元的,单处罚金刑;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为拘役刑;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2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2)个人合同诈骗,数额20万元的,法定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6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2、单位合同诈骗:(1)单位合同诈骗,数额5万元以上不满8万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金刑;8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拘役刑;10万元,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3300元,刑期...
  •   大家好!我是法律快车特邀嘉宾律师胡水清。诈骗罪的证据有哪些?

      诈骗罪的证据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比如携款逃跑或资金用于非法活动;

      2、行为人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导致被害人自愿地交出财物;

      3、诈骗金额需要达到法定标准,一般在3千到1万之间。

      此外,对于短信诈骗或电话诈骗达到一定的次数,哪怕没有被害金额也可能认定为诈骗罪。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帮到您。

  • 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的区别: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不尽相同。诈骗罪可以表现为虚构任何事实或隐瞒真相,以骗取财物;合同诈骗罪只是在经济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因而欺诈手段有特定范围的特殊性。侵犯的客体不同。诈骗罪只侵犯财产所有权,是单一客体,而合同诈骗罪既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利,同时又侵犯合同行为管理制度。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都是以虚假事实来实施犯罪,但是其不同在于一个以言语来骗,一个以动作来勒索,这是两者的区别,那么今天就跟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看看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有什么区别以及相关问题的解答吧!

      一、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有什么区别

      1、客体不同:敲诈勒索罪不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2、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在行为上着重于“骗”,即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而敲诈勒索罪强调“敲”,即实施了威胁、要挟、恫吓等行为。

      3、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不同:诈骗罪受害人是受到欺骗后“自愿”交出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受害人是因害怕“被迫”交出财物。

      4、立案标准不同:诈骗罪,数额较大为三千元以上;数额巨大为五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为...

  •   1、根据我国《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盗窃罪的行为是窃取他人占有的财物,窃取是指违反被害人的意志,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单位)占有。

      2、根据我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3、诈骗罪既遂的构成要件内容为:

      (1)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受骗者产生错误认识。

      (2)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

      (3)行为人或者第三者取得财产。

      (4)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   大家好,我是法律快车特邀嘉宾律师周浩。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

      关于使用暴力方法,抢劫罪是“当场”,而敲诈勒索没有这个要素,抢劫罪强调暴力胁迫与财物转移占有之间的时间联系紧密,敲诈勒索则不强调这一点;

      抢劫罪其中涉及“暴力”手段,而敲诈勒索则一定不能有直接暴力手段,否则就是抢劫了。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   在现实生活,敲诈勒索罪和绑架罪时常被人们相混淆,都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那么敲诈勒索罪跟绑架罪有什么区别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敲诈勒索罪跟绑架罪有什么区别:

      (1)犯罪侵害的对象不同。敲诈勒索罪实施威胁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是同一个;而绑架罪实施威胁绑架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是分别不同的人。

      (2)客观方面表现不同。敲诈勒索罪威胁的内容如系暴力,行为人声称是将来实施;而绑架暴力内容的威胁,则是当时、当场已经实施的。

      (3)敲诈勒索罪行为人并不掳走被害人予以隐藏控制,而绑架罪则要将被害人掳走加以隐藏、控制。

      另外,如果行为人以并不存在的绑架行为欺骗威吓某人不是当场交付财物的,既不应以敲诈勒索定罪,也不能以绑架定罪,而应以诈骗罪论处。如欺骗威吓某人当场交出财物,而威吓的内容是以暴力侵害人身为内容的,则应以抢劫罪论处,如威吓的内容是以揭露隐私等,则应以敲...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