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劳动法> 出现劳动争议怎样处理

出现劳动争议怎样处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0-21 17:02:49 0人浏览

导读:

劳动争议解决方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等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他。那么出现劳动争议怎样处理?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出现劳动争议怎样处理
  •   我国现行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程序为一裁二审制,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是司法解决劳动争议案件的必要前置程序,一裁二审只流于形式的程序机制。由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案件无终审裁决权,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司法机关,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关,故人民法院既无权维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对于认定有误的仲裁裁决亦无权改判或发回。此种程序的设置使得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监督机制,导致仲裁程序形同虚设。另外,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经过一裁二审,审理期限比普通民事案件长,涉案当事人在此过程中诉讼成本加大,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及时有力的保障。

      并且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这是因为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基本建立在各地劳动行政机关之下,隶属劳动行政机关的行政领导。劳动争议的常任工作人员,包括许多仲裁员均来自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形...

  •   劳动现代社会中最普遍的争议之一,发生争议就要及时处理,那劳动争议如何处理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解答疑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处理劳动争议所遵循的立法原则不外两种:一是自愿原则,二是强制原则。遵循不同的基本原则,就会形成不同的组织体制和办案体制。

      根据自愿原则,调解或仲裁机构独立于政府的特征较强,由双方当事人协议是否调解或仲裁;和解协议必须是双方自愿达成;仲裁人员应由当事人选择。这就形成了“裁审自择”、“裁审分轨”的双轨体制。

      根据强制原则,调解或仲裁机构与政府的联系较多,政府常常从中起主要作用;劳动争议任何一方当事人或者政府无须协商均可依据法律规定交付仲裁解决争议;仲裁人员由仲裁机构指定。在强制原则下有的国家规定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效力,有的国家则规定对裁决不服,当事人可向法院起诉,形成“裁审衔接”的单轨体制。

      以上就是关于“劳动争议如何处理”的全部内容,谢谢阅读。

  • 处理劳动争议的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起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检察官提示,应运用正确方法解决劳动争议纠纷。劳动争议属于较为特殊的民事法律关系,按《劳动法》及《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争议的解决分为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四种途径:  协商: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负责人说明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要求,但不要激化矛盾。  调解:协商不成,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之日起30天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申请。  仲裁:调解没有解决的,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一般设在市、区的劳动局。  诉讼:仲裁没有解决的,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从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如果用人单位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15日内未向法院提起诉讼,并且逾期不履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上述协商、调解、仲裁,由劳动争议双方自愿选择其一,提起诉讼...
  •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企业调解

      第三章 仲 裁

      第四章 罚 则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妥善处理企业劳动争议,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

      (一)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三条 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第四条 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着重调解,及时处理;

      (二)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

      (三)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的职工一方在三人...

  •   大家好,我是法律快车特邀嘉宾律师:秦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1、协商。

      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

      2、申请调解。

      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

      3、诉讼程序。

      根据《劳动法》第83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给您有所帮助,谢谢。

  • 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通常为: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争议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超过前款规定的时效,经仲裁委员会认定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的,应当受理。但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超过1年的,仲裁机构不予受理。

    当事人对仲裁委员会做出的裁决不服,应当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服一审判决的,应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