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纠纷调解的方法有哪些

医疗纠纷调解的方法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6-28 10:39:07 人浏览

导读:

医疗纠纷调解可通过直接沟通、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或卫生行政部门介入等方式进行。依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有过错需承担赔偿责任。

  一、医疗纠纷调解的方法有哪些

  医疗纠纷调解是解决医患双方因医疗服务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调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医患双方可以通过直接沟通或者借助医院所在地县市区级的“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进行协商调解。这种方式注重双方的自愿和互谅互让,有助于在友好的氛围中达成共识,解决纠纷。

  2.患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介入调解。

  (1)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医疗行业的监管部门,具有处理医疗纠纷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2)其介入调解有助于确保调解过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3.如果协商调解和行政调解均无法解决问题,患者还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医疗纠纷。

  (1)这包括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对医疗纠纷进行调解或判决。

  (2)这种方式虽然程序较为复杂,但能够确保纠纷得到公正、公平的处理。

  二、法律依据概述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为医疗纠纷的调解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2.《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和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还进一步规定了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的义务和医疗机构在特定情形下的过错推定责任。

  这些规定为医疗纠纷的调解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助于确保调解结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三、调解解决步骤

  在医疗纠纷调解的过程中,患方当事人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1.患方当事人应依法向医方申请复印客观病历资料。

  (1)这些病历资料是了解医疗过程和评估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行为是否规范的重要依据。

  (2)通过复印病历资料,患方可以全面了解诊疗过程,为后续的调解或诉讼做好充分准备。

  2.患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解方式。

  (1)如果双方能够直接沟通并达成共识,那么直接协商调解是一种高效且成本较低的方式。

  (2)如果协商无果,患方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介入调解或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在调解过程中,患方当事人应保持冷静和理性,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避免情绪化或采取过激行为。

  遇到医疗纠纷难题怎么办?在法律快车,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快来咨询我们,让法律成为您的有力武器吧!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