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类型 > 经济犯罪 > 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是什么

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6-19 12:06:33 人浏览

导读:

经济犯罪立案标准因罪名而异,如受贿、行贿等均有明确数额要求。经济犯罪类型多样,如合同诈骗、侵犯知识产权等。涉众型案件金额巨大、欺骗性强,需跨部门协作治理。

  一、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是什么

  经济犯罪的立案标准因不同的犯罪罪名而异。

  1.针对公司、企业或其他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的情况,当受贿金额超过5000元时,将予以立案追诉。

  2.对于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以及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行为,若数额达到五千元以上,同样应立案追诉。

  3.对于行贿行为,个人行贿数额超过一万元,单位行贿数额超过二十万元,也应予立案追诉。

  4.在涉及国有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为亲友非法牟利的情况下,若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一定数额,或使其亲友非法获利达到一定数额,亦应立案追诉。

  5.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达到一定标准的,也应立案追诉。

  二、经济犯罪案件种类

  经济犯罪主要分为四大类型,包括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贪污贿赂罪和其他贪利性犯罪。合同诈骗和侵犯知识产权罪是近年来高发的经济犯罪类型。

  1.合同诈骗是指利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

  2.侵犯知识产权罪则是指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是什么

  三、涉众型犯罪案件特点

  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涉案金额巨大,波及面广,给受害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2.欺骗性强,犯罪手段多样且隐蔽,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使受害人难以识别。

  3.“伪专业”色彩浓厚,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专业知识进行伪装,使受害人难以察觉其犯罪本质。

  4.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需要跨部门、跨地区协作,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经济犯罪危害大,如何有效防范?更多经济犯罪相关法律问题,欢迎在法律快车提问,我们为您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