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首字母A-G类罪名 >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原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 >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怎么判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怎么判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6-27 17:41:16 人浏览

导读: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依据受贿数额量刑,数额较小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没收财物。立案标准为六万元以上,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等单位工作人员。

  一、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怎么判

  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对于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被告人,将依据其受贿数额的大小进行量刑:

  1.一般情况下,受贿数额较小的,将被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若受贿数额巨大,即达到或超过法定标准,则将被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能并处没收财物的处罚。

  在具体量刑时,法院还会综合考虑被告人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以确保判决的公正与合理。

  二、受贿罪立案标准

  关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立案标准,根据最新的司法解释规定:

  1.数额较大的标准为六万元以上,而数额巨大的标准则为一百万元以上。这里的数额标准是指受贿金额的人民币价值,若受贿物品为黄金、美元等其他货币或财物,需先换算成人民币后再进行计算。

  2.对于涉嫌受贿的被告人,司法机关将依法进行立案侦查,并根据证据情况进行定罪处罚。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怎么判

  三、受贿罪的特殊主体

  1.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具有特殊性,即犯罪主体必须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在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担任领导、组织、管理等职务,如董事、监事、经理、厂长等。

  2.“其他单位的人员”还包括非国有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如教育、科研、医疗、体育、出版等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人员。

  3.在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被国有单位委派到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受贿,则不属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范畴,而应依照受贿罪的法律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如何认定?如果你也有相关疑问,不妨在法律快车上发起咨询,我们为你提供专业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