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事案由 > 侵权责任纠纷 > 见义勇为人受害责任纠纷 > 见义勇为救人致伤要赔偿吗

见义勇为救人致伤要赔偿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6-21 11:10:22 人浏览

导读:

见义勇为救人致伤是否需赔偿?本文详细解读了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了解见义勇为行为的定义和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并尊重这一高尚行为。

  一、见义勇为救人致伤要赔偿吗

  1.在一般情况下,见义勇为造成受助人损害是不需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这是因为在保护他人民事权益的过程中,救助者自身可能受到损害,而这种损害是见义勇为行为的一部分。

  2.如果救助者在行为中存在重大故意,导致受助人受到损害,那么救助者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

  见义勇为是指非因法定职责或者约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

  这种行为具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

  1.行为主体是自然人。一般来说,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见义勇为的行为主体。限制行为能力人在实施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见义勇为时,也应成为见义勇为的行为主体。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他们在见义勇为时的行为主体资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2.行为人主观上有为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避免或减少损失的意思。这是见义勇为成立的主观要件。

  也就是说,行为人是在明知他人生命或财产有危险的情况下,自觉主动地去进行救护,其目的和动机是为了使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免遭或少受损失。

  3.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保护他人人身或财产权益的具体行为。这包括:

  勇于同正在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对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或援救,使之免遭或减轻损失,以及主动抓获、扭送在逃或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脱逃的罪犯等。

  4.行为人的行为不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这是见义勇为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属于见义勇为的重要依据。

  5.行为人无法定或约定的救助义务。

  如果行为人有法定的救助义务,如警察追捕逃犯、监护人救助被监护人等,或者行为人与被救助人之间有因约定而产生的救助义务,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属于见义勇为。

  6.见义勇为一般是在紧急的情况下作出的。这种紧急情况既可以是人为造成的,如犯罪行为或意外事故,也可以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

  见义勇为行为是否违法?紧急救助行为中救助者受伤如何维权?更多法律疑问,法律快车为您解答。让我们一起学习法律知识,为正义和善良贡献一份力量。

见义勇为救人致伤要赔偿吗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