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纠纷/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管辖 > 单位对工伤认定不服到法院怎么起诉

单位对工伤认定不服到法院怎么起诉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6-25 00:09:44 人浏览

导读:

单位对工伤认定不服到法院的起诉方式是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及书写起诉书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的对象为工伤认定机构,一般不可以进行调解。

  一、单位对工伤认定不服到法院怎么起诉

  公司不服工伤认定结论的,可以在收到工伤认定结论6个月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起诉时提交起诉书和相关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九条

  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单位对工伤认定不服起诉可以调解与和解吗

  法律快车提醒您,行政诉讼一般不可以调解与和解。

  行政案件要求人民法院对于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的审查,所以以不适用调解为原则。行政机关主动撤销已作出的行政行为或者当事人选择撤诉的,不视作调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

  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三、单位对工伤认定不服起诉哪一方承担举证责任

  1.行政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由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2.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

  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不成立的,不免除被告的举证责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