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规 > 如何在法律层面上起诉民事纠纷案件

如何在法律层面上起诉民事纠纷案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11-06 12:52:21 人浏览

导读:

在法律层面上起诉民事纠纷案件是需要携带相关材料到法院提起诉讼,等待法院的审核,审核无误后是可以判决的。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目的不同、诉讼主体不同、权利义务不同等。

  一、如何在法律层面上起诉民事纠纷案件

  在法律层面上起诉民事纠纷案件流程如下:

  1.起诉准备,主要是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和写起诉书;

  2.向法院起诉。起诉前要确定法院管辖权,然后提交准备好的起诉书和证据;

  3.法院受理案件后,按要求预先缴纳诉讼费用,等待法院开庭审理案件。

  二、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有什么区别

  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区别如下:

  第一,诉讼客体和诉讼目的不同。行政诉讼的客体是行政争议,其目的是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法律救济;而民事诉讼的客体是民事争议,其目的是解决民事纠纷,保障当事人的民事权益的实现。

  第二,诉讼主体不同。虽然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都是在法院主持下解决争议的活动,但诉讼当事人法律地位有所不同。行政诉讼主体具有恒定性,被告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一般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能做行政诉讼的被告。民事诉讼就没有上述限制,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没有恒定性,被告既可以是公民、法人,也可以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既可以做原告,也可以做被告。

  第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不同。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完全对等。例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起诉权,而作为执行公务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就没有起诉权,也没有反诉权。被告行政机关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负有举证责任,而原告并不承担此项举证责任。但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完全对等,当事人都对自己的主张负有举证义务。

  第四,可否适用调解不同。行政诉讼中,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部分禁止适用调解,法院在诉讼中不得调解当事人双方争议,也不得以调解结案。法律快车提醒您,但在民事诉讼中,调解是一项重要原则,法院既可以调解的方式进行审理,也可以调解的方式结案。

  三、民事案件的申诉期限一般是多久

  对于民事案件的申诉期限为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