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人事争议知识 > 争议新知 > 劳动法上欺诈的定义是怎么样的

劳动法上欺诈的定义是怎么样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30 13:55:48 人浏览

导读:

劳动合同欺诈涉及一方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真相,诱使对方做出错误决策。本文将详细解读劳动法上欺诈的定义及其法律后果,包括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双方责任及赔偿规定。

  一、劳动法上欺诈的定义是怎么样的

  1.劳动法上的欺诈行为指的是在劳动合同的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故意向另一方提供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从而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条的规定:

  (1)用人单位在招聘劳动者时,必须如实告知劳动者关于工作内容、条件、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关键信息,而劳动者也有义务如实说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

  (2)当劳动合同中存在欺诈行为时,该合同将被视为无效。

  (3)如果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不具备履行合同的资格或能力,但未如实告知用人单位,或者在订立合同时故意隐瞒或提供虚假情况,并且在后续工作中无法胜任,那么这种行为将被认定为欺诈,双方所签的劳动合同应被确认为无效。

  二、劳动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1.劳动合同一旦被认定为无效,从订立之日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8条的规定:

  即使劳动合同无效,但如果劳动者已经付出了劳动,用人单位仍然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劳动报酬,这个数额将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来确定。

  3.对于劳动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根据不同的情况,双方的责任和赔偿规定有所不同。

  4.如果是因为用人单位存在欺诈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

  5.如果是因为劳动者存在欺诈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也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但无需向劳动者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6.《劳动合同法》第86条还规定,如果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并给对方造成了损害,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1)如果是因为用人单位的过错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经济补偿以及其他劳动者应当享受的待遇。

  (2)如果是因为劳动者的过错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也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总的来说,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都有义务如实告知对方真实情况,不得隐瞒或提供虚假信息。

  遇到劳动合同欺诈问题,了解法律后果是关键。如果感到困惑,不妨在法律快车上查找相关法律条文或发起咨询,我们随时为你提供法律支持和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