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类型 > 毒品犯罪 > 醉酒犯罪可以减轻处罚吗

醉酒犯罪可以减轻处罚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9-18 11:02:42 人浏览

导读:

醉酒犯罪不能减轻处罚,对于醉酒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醉酒犯罪在醉酒前是可以预见到的,醉酒的标准是行为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

  醉酒犯罪不能减轻处罚,对于醉酒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醉酒犯罪在醉酒前是可以预见到的,醉酒的标准是行为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

  一、醉酒犯罪可以减轻处罚吗

  醉酒犯罪不可以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里说的“醉酒”,是指生理醉酒,即饮酒过量,导致酒精中毒出现精神失常的情况。在醉酒状态下,行为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减弱判断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但并不会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且醉酒的人对自己行为控制能力的减弱是人为的,是醉酒前应当预见并可以得到控制的。所以,醉酒的人不属于无责任能力的人。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醉酒的标准是什么

  醉酒标准的判定为:行为人血液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的,属于醉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法律快车提醒您,根据刑法规定,行为人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犯此罪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三、酒后犯罪认定为故意还是过失

  如果行为人在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过程中对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及其后果是明知的,并希望或放任其发生的,即为故意,否则,应推定为过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 【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