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行政法律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期限是多久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期限是多久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7-30 10:04:12 人浏览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可分为二年或五年,一般的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处罚;但是对于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其追究时效期限延长至五年。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期限是多久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可分为二年或五年,一般的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处罚;但是对于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其追究时效期限延长至五年。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期限是多久

行政处罚的追究时效期限是多久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 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十一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二百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条 行政机关应当自行政处罚案件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 行政处罚的时效分为常规时效和特殊时效。常规时效为两年,若案件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等,属于特殊时效,可依法延长至五年。处理时应根据案件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考虑。
  • 行政处罚最长能分期不超过二年。行政违法行为的追究时效一般为二年,因此对于行政处罚中的罚款延期或分期的期限,一般也不能超过该期限。具体的期限则由行政机关合理地确定,并告知被处罚人。法律依据:2021年7月15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长至五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第六十六条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载明的期限内,予以履行。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第七十二条行政机关批准延期、分期缴纳罚款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自暂缓或者分期缴纳罚款期限结束之日起计算。
  • 行政处罚记录不会消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若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则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但记录仍会保留。若违法行为在二年内被发现,将会依法处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实时动态
北京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广州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北京地区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广州地区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向我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
律师解答动态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需满足原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有明确被告、有具体诉求和事实理由、属于法院受理范围。若不及时处理,可能无法及
平台特邀律师
平台特邀律师
58分钟前
一般不可报销**。从法律角度看,医保报销通常要求药品在定点医疗机构或药店购买,并符合医保药品目录。网上购买的药品,除非符合特定条件,否则通常不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综合律师团队
综合律师团队
57分钟前
福永劳动局明天是否上班取决于是否为工作日。若为周一至周五,则上班;周六周日不上班。请注意,若遇法定节假日或特殊情况可能有所调整,请及时关注官方公告。《中华人民共
综合律师团队
综合律师团队
57分钟前
彩礼退还的具体条件详细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中。该条明确指出,若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已办理但确未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法律上,哥哥通常不能直接为妹妹办休学手续。根据《义务教育法》,休学需由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申请。哥哥需获得法定监护人授权或配合申请。若学校或教育部门拒绝,表明问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聊天记录截图可以作为诉讼离婚的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证据包括电子数据等,但必须查证属实。若不及时提供关键证据,可能影响案件判决结果。
综合律师团队
综合律师团队
52分钟前
朋友圈发别人打码照片属违法行为。此行为侵犯他人隐私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其肖像。若不及时处理,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平台特邀律师
平台特邀律师
17分钟前
填写法律法规依据时,需明确具体条款。首先,识别适用法规,如《民法典》或《公司法》,再精确到章节条款。若模糊或错误,可能影响法律效力。问题严重时,如导致合同无效或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