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W-Z类罪名 > 寻衅滋事罪 > 寻衅滋事罪的4个要件

寻衅滋事罪的4个要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6-21 15:50:01 人浏览

导读:

寻衅滋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客体是公共秩序,主观要件是故意,客观要件是破坏公共秩序造成公共秩序混乱,当事人的寻衅滋事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的,需要按照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一般的寻隙滋事行为是按照违法处罚的。

  寻衅滋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客体是公共秩序,主观要件是故意,客观要件是破坏公共秩序造成公共秩序混乱,当事人的寻衅滋事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的,需要按照规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一般的寻隙滋事行为是按照违法处罚的。

  一、寻衅滋事罪的4个要件

  1.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肆意挑衅,无事生非,无理取闹,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序,情节严重或者情节恶劣或者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

  2.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3.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即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其动机是通过寻衅滋事活动,追求精神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

  4.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

  二、寻衅滋事罪不得缓刑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缓刑:

  (一)曾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被治安处罚的;

  (二)具有《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三种以上情形的;

  (三)公共财产损失达5万元以上未赔偿且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四)致二人以上轻伤的。

  就寻衅滋事的行为来看,也是要达到了严重的情节之后,那么才会按照寻衅滋事罪来处理,否则只会认定为一般的违法行为,即使要承担责任也不会涉及到刑事方面的责任。至于寻畔滋事罪的量刑标准,在《刑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法官最后判刑的时候,还需要结合不同的犯罪情节才能作出。

  三、寻衅滋事罪的认定标准

  1.本罪与非罪的区分

  根据本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必须是行为情节恶劣、情节严重或者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才构成犯罪。法律快车提醒您,对于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寻衅滋事行为,只能以一般违法行为论处。我们认为,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情节严重应该综合以下几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1)行为的方式和手段。行为的方式和手段对危害结果的大小具有决定性作用,对社会心理的伤害程度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认定情节是否严重时,应该考察行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威胁等手段,是否采用了公开或者组织的方式等。

  (2)行为的直接危害结果和间接不良后果。直接危害结果是行为直接对社会造成损害。间接不良后果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或间接引起的损害。行为人是否造成被害人自杀,是否引起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是否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

  (3)行为的时间和地点。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实施,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不同的。白天在公共场所的滋事活动当然要比晚上在荒郊野外的危害性大。

  (4)行为人的一贯表现。行为人的一贯表现表明了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决定着行为人接受改造的难易程度。是否多次寻衅滋事、屡教不改,也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2.寻衅滋事罪与其他聚众扰乱的区别

  本罪与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界限:

  三者都是破坏公共秩序的犯罪,但存在明显区别。

  (1)犯罪动机不同。寻衅滋事罪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后二者的犯罪动机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某种不合理要求,用聚众闹事的形式,扰乱机关、团体、单位的正常秩序,或者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交通秩序,对有关单位、机关、团体乃至政府施加压力。

  (2)犯罪形式不同。寻衅滋事罪不要求聚众,后二者必须是多人以上以聚众形式出现。

  (3)客观方面不同。寻衅滋事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或者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行为,或者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后二者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聚众冲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或者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4)犯罪主体不同。寻衅滋事罪的所有参与者都要以本罪追究刑事责任;后两者只追究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的刑事责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 [1]《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 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什么
    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什么

    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观上为故意;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主体为年满l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客观方面

    #暴力犯罪
    人浏览
  •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理论规定,构成犯罪的需要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即符合犯罪的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要件、犯罪的客观要件。只有符合了这些才能称之为犯罪。
  • 寻衅滋事罪主体要件有哪些条件
    寻衅滋事罪主体要件有哪些条件

    寻衅滋事罪主体要件有的条件是需要年满十六周岁的自然人,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员等。寻衅滋事罪有追诉时效期的,一般为五年的追诉期,根据量刑标准决定追诉期的时间。

    #寻衅滋事罪
    人浏览
  • 针对寻衅滋事罪的处理方式多样,包括依法进行刑事处罚、要求民事赔偿、通过调解解决轻微案件以及实施社区矫正对犯罪者进行教育和矫治。处理过程中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 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具体规定?
    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具体规定?

    构成寻衅滋事罪要件的具体规定是: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

    #刑法
    人浏览
  • 在应对寻衅滋事罪时,应首先确保案件情况清晰,证据确凿。随后,根据行为人的犯罪情节及危害程度,施以适当的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等。同时,对于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失,必须
  • 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构成寻衅滋事罪的要件包括: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

    #刑法
    人浏览
  • 对于寻衅滋事罪的处理途径,通常包括刑事处理和民事诉讼赔偿两种方式。刑事处罚依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可能涉及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而民事诉讼赔偿则允许
  • 对于寻衅滋事罪的处理,需全面综合考虑。一旦构成此罪,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的刑罚是有期徒刑等。除了刑事处罚,犯罪者还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以弥补受害者的
  • 满足什么要件构成寻衅滋事罪?
    满足什么要件构成寻衅滋事罪?

    满足以下要件构成寻衅滋事罪: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2.寻衅滋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为本罪的主体。3.寻衅滋事

    #刑法
    人浏览
  • 具体有什么有关规定?你问的是什么问题呢
  • 寻衅滋事罪的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寻衅滋事罪的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寻衅滋事罪的的构成要件: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2、主体为一般主体,必须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3、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4、客观方面表现为寻衅

    #刑法
    人浏览
  • 构成寻衅滋事罪需满足三要件。1.主体为自然人;2.主观具流氓动机;3.客观实施寻衅滋事行为。处理方式包括刑事起诉、民事赔偿等,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方式。
  • 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寻衅滋事罪的的构成要件:1、客体是公共秩序;2、主体为一般主体,必须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3、主观上表现为故意;4、客观上表现为寻衅滋事,破坏

    #刑法
    人浏览
  • 寻衅滋事罪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公共秩序、破坏行为、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和故意构成的主观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行为如随意殴打、追逐
  • 本人在国外,身份证到期怎么更换?
    本人在国外,身份证到期怎么更换?

    本人在国外,身份证到期可以委托家人代办。委托家人代办存在限制条件,各省市规定不一样,可以咨询当地公安机关。已申领过二代证及指纹信息录入的,在外期间居民身份证丢失

    #刑法
    人浏览
  • 网络上赌博的属于什么罪
    网络上赌博的属于什么罪

    当事人在网络上赌博,数额较大的行为属于赌博罪,其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刑法
    人浏览
  • 寻衅滋事罪常见处理方式包括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刑事处罚依据行为严重程度,民事赔偿则针对被害人损失。选择时需综合考虑行为性质、后果及法律规定。
  • 造谣诽谤罪罚款多少钱
    造谣诽谤罪罚款多少钱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没有造谣诽谤罪,只有诽谤罪。构成诽谤罪是不会被罚款的,而是应当承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责任。

    #刑法
    人浏览
  • 寻衅滋事罪常见处理方式有起诉、调解和治安处罚。起诉适用于证据确凿、情节严重者;调解适用于双方愿意和解、情节较轻者;治安处罚如警告、罚款等,适用于不构成刑事犯罪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