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民法动态 > 损害名誉罪怎么诉讼

损害名誉罪怎么诉讼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08-06 15:54:39 人浏览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损害到他人名誉的时候,一般都是可以进行警告或者起诉的。因此,我们可以去了解损害名誉罪怎么诉讼?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损害到他人名誉的时候,一般都是可以进行警告或者起诉的。因此,我们可以去了解损害名誉罪怎么诉讼?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损害名誉罪怎么诉讼

  名誉权,是指民事主体就自己获得的社会评价受有利益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第一,原告要具有合法的资格,即原告必须是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必须是因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或与他人发生争议而起诉;

  第二,要有明确的具体被告,必须能够指明谁为对方当事人;

  第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诉讼请求是指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人民法院作出某种判决的要求,原告还必须提出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及要求法院保护自己权益的理由;

  第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诉讼的范围并且属于人民法院管辖。当事人起诉的案件必须是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可以解决的事项。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2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一般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主要营业地或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即不动产所在地。

  二、损害他人名誉罪判几年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害其人格权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制止将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

  三、怎么算损害别人名誉

  (一)行为人有主观过错

  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过错,应当以一个“诚信谨慎之人”在相同情况下须尽到的注意义务为主要标准,并结合加害人的身份地位、发布内容、认知能力、事后表现等自身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二)行为人的行为违法

  诽谤行为是指向第三人传播不利于特定人或特定人群名誉的虚假事实或者以他人传播的虚假事实为依据进行不利于特定人或特定人群名誉的不当评论而足以致使该特定人或特定人群社会评价降低的民事侵权行为。传播的内容可以是“事实陈述”或“意见表达”,传播的方式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认定是否存在诽谤行为,应当查明该事实、评论是否客观、真实,这就需要当事人进行举证予以证明。

  侮辱行为是指采用暴力或言语等方式欺辱特定人或特定人群,足以贬损该特定人或特定人群人格或尊严的民事侵权行为。认定是否存在侮辱行为,应当查明该言论是否存在暴利性或贬损性言论。应当强调的是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些词语的性质、含义因为互联网而发生了一些改变,在审查中应当结合时代特点、网络用语习惯进行综合判断。

  (三)要有名誉权损害事实

  在衡量名誉权是否受损时,应主要判断权利人的社会评价在侵权行为发生后是否降低。

  对于公民个人来说,公民的社会评价降低主要体现在公民人格诸如品格、道德的评价;对于法人来说,法人的社会评价主要体现在法人向社会提供的产品、服务上,具体考量的因素包括顾客对其产品或服务的评价、公司的整体声誉与形象、客流量或经营性收入等。

  (四)存在因果关系

  如上所述,根据案件事实以及证据能够证实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了违法行为,行为具体、直接的指向了受害人,并且造成了受害人名誉权的损失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则可以认定行为人的行为与受害人名誉权的损失具有因果关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损害名誉罪怎么诉讼的相关知识,根据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对于损害名誉的行为是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因此是可以提交证据进行诉讼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 损害名誉罪怎么诉讼
    损害名誉罪怎么诉讼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损害到他人名誉的时候,一般都是可以进行警告或者起诉的。因此,我们可以去了解损害名誉罪怎么诉讼?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

    #民法动态
    人浏览
  • 侵害名誉权的起诉步骤是:1、准备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2、依法收集侵害侵害名誉权的证据材料;3、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4、由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 损害名誉罪量刑标准
    损害名誉罪量刑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对于被他人损害到自己名誉权的时候,一般都是可以要求对方停止该行为、赔礼道歉等等。那么损害名誉罪量刑标准是什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

    #报复陷害罪
    人浏览
  • 起诉侵害名誉权如下:1、准备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2、依法收集侵害侵害名誉权的证据材料;3、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4、由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受理。法
  • 损害名誉罪的法律途径以及量刑标准
    损害名誉罪的法律途径以及量刑标准

    损害名誉罪的法律途径是被侵权人可以去法院提起相关的人身权纠纷之诉,并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材料,法院经审查达到了立案条件,就可以给予立案。损害名誉罪量刑标准目前在我国

    #商品房买卖合同范本
    人浏览
  • 起诉侵害名誉权如下:1、准备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2、依法收集侵害侵害名誉权的证据材料;3、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4、由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受理。法
  • 损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损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损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是这样的:1、侵权人实施了侵犯名誉权的行为;2、侵权人的侵权行为给被侵权人造成了损害后果;3、侵权行

    #损害赔偿
    人浏览
  • 起诉侵害名誉权如下:1、准备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2、依法收集侵害侵害名誉权的证据材料;3、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4、由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受理。法
  • 对于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被侵权人如果要向法院起诉的,需要准备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需要依法收集侵害名誉权的证据材料;并且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法律依
  • 名誉损害怎么起诉
    名誉损害怎么起诉

    第一,原告要具有合法资格,第二,要有明确的具体被告,必须能够明确指出何人为对方当事人。第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公司企业
    人浏览
  • 你好,名誉侵权的可以按照名誉侵权纠纷起诉,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
  • 户口本分户和不分户有什么区别
    户口本分户和不分户有什么区别

    户口本分户和不分户的区别:户口本不分户,子女无法享受补贴,不需要缴纳费用。户口本分户后,家庭的土地会重新进行划分,子女无法继承父母的土地;父母子女有两个宅基地,

    #民法
    人浏览
  • 对于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被侵权人如果要向法院起诉的,需要准备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需要依法收集侵害名誉权的证据材料;并且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法律依
  • 16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6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6岁承担的法律责任如下:承担刑事责任,刑事的责任年龄是16周岁。民事方面,自己有工作收入的,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民事责任;尚在学习的,属于限制民事

    #民法
    人浏览
  • 起诉侵害名誉权如下:1、准备起诉状,并按被告人数提出副本;2、依法收集侵害侵害名誉权的证据材料;3、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4、由法院审查决定是否受理。法
  • 什么情况可以强制迁出户口
    什么情况可以强制迁出户口

    强制迁出户口的情况:离婚后房子已经明确的判属归于其中的一方,另外一方就是不迁出户口,可以强制迁出。房子因为买卖或者是继承发生了产权上面的变化,现在产权的拥有者可

    #民法
    人浏览
  • 沈抚新区户口归哪管
    沈抚新区户口归哪管

    沈抚新区户口归沈抚新区派出所管。户口登记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城市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以公安派出所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和不设公安派出所的镇,以乡、镇管辖

    #民法
    人浏览
  • 看是否缴纳失业保险
  • 户口消了身份证还能用吗
    户口消了身份证还能用吗

    户口消了身份证不能用。户口被注销后,原身份证均已失去法律效力。不管什么原因导致户口被注销,按规定身份证均应由原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将身份证收回。

    #民法
    人浏览
  • 职工退休手续的办理流程:先由单位将职工的档案等材料准备好;然后去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提出退休申请;再由社保经办机构核实;最后准予退休,办理退休登记。法律依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