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理论研究 > 劳动合同 > 签劳动合同和不签劳动合同的区别

签劳动合同和不签劳动合同的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2-18 12:13:44 人浏览

导读:

在去进行劳动合同签订的时候,是需要确定好自己签订的合同类型确定为劳动合同的,那么签劳动合同和不签劳动合同的区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去进行劳动合同签订的时候,是需要确定好自己签订的合同类型确定为劳动合同的,那么签劳动合同和不签劳动合同的区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签劳动合同和不签劳动合同的区别

  (一)两者的法律性质不同。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属于劳动法的范畴;劳务合同是建立民事、经济法律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经济法的范畴。

  (二)对合同主体要求不同。

  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劳务合同的主体既可以都是公民,也可以都是法人,或者是公民与法人,劳务合同对主体没有特殊要求。

  (三)合同主体的地位不同。

  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便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二者的关系具有从属性,劳务合同的主体之间并不存在从属关系,双方始终是相互独立的平等主体,以自己的名义分别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

  (四)合同的内容不同。

  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劳务合同无须规定这方面的内容。

  (五)确定报酬的原则不同。

  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付劳动报酬,劳动福利待遇等,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务合同中的劳务价格是按等价有偿的原则支付。

  二、未签订劳动合同未超过一年如何处理?

  要对未签劳动合同员工支付双倍工资的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位于劳动者订立劳动的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在一个月的“宽限期”内,如果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超过一个月的,由于劳动者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三、签了劳动合同可以随时离职吗

  无论签订多久的劳动合同,劳动者都享有自主择业权。

  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是不需要用人单位同意的。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方式分以下三种情况:

  (一)正常辞职的情况。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提前30天书面提出辞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第31天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并办理离职手续

  (二)即时辞职,即所谓的快辞。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情况(例如拖欠劳动者工资和未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剩余的工资、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

  (三)劳动者违法辞职的情况。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情况,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劳动者违法。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例如招聘该劳动者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

  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法系是指根据法在结构上、形式上、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以及法律实践的特点、法律意识和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对法进行的基本划分。

  劳动合同主要是保护劳动者的,如果签订了三年劳动合同,意思是在三年内公司不能无缘无故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如果在你不犯错的情况下,如果公司单方面解约你会得到一笔赔偿金。等到三年之后你可以选择续签或者不签,在签订劳动合同期间,辞职也是可以的,并且不需要任何赔偿。

  合同的解除有非常多的原因,可能是合同到期了之后。合同到期了,但是二者没有要续签的意思,那么可以协商解除合同,这是完全合法的行为,不需要承担赔偿等,如果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应该经过工会同意才可以。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签劳动合同和不签劳动合同的区别的相关内容,签了劳动合同有保障,没有签劳动合同没有保障,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