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会得到第二次离婚的传票吗?

更新时间:2020-03-13 08:54:24人浏览
问题描述:
原告会得到第二次离婚的传票吗?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民事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9727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第二次起诉离婚,法院是否判决离婚需要看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如果已经破裂并且没有和好的可能,法院会判决离婚的。
第三十二条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2020-03-13 08:39:38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9570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1.关于离婚的条件: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的,可以判决离婚。
2.关于共同财产的分割:婚姻存续期间一方取得的财产均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归夫妻共同所有和负担,一般是一人一半 。如果一方有过错,分割财产是可以少分或者不分,具体份额由法院裁定。一般情况,结婚后婚前彩礼作为共同财产处理,不能要求退还,如果没有结婚,可以要求对方退还彩礼。
2020-03-13 08:44:51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7456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财产分割的规定:
  第四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
  
(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
  第五条 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第六条 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第七条 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
(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020-03-13 08:53:51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5371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在法律上,以下的证据都可以算出轨证据:
  
1、电子邮件、聊天记录。
  对方与第三者之间的往来的信件、邮件或者是聊天记录。这类婚外情证据一般很难被法院采信,因为当事人提供的此类证据很难保证是没有经过改动的。
  如果要想让此类证据被法院采信,要有一套完整的证据链,让它们互相印证。比如说,邮箱是谁的、邮件是谁发来的、那个人的真实身份是什么等。
  另外,在提取电子邮件或者聊天记录的过程时要经过公证处公证,在起诉离婚时自己单独提取的电子邮件或者聊天记录等外遇证据是很难被法院采信的。
  
2、保证书或悔过书
  在婚外情被另一方发现之初,一些人会写下保证书或悔过书表明自己今后“决不再犯”的决心。这类保证书或悔过书是会被法院采信的。
  
3、照片
  因为婚外情证据的取得要有合法性,所以,如果请侦探公司拍照片,操作的过程中要好好的考察侦探公司对婚外情证据的理解,确保婚外情证据的合法性,已达到在法庭离婚时能提供有效地外遇证据的目的。
  
4、录像
  如果当事人在公开场合拍摄的录像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如果是偷拍,只有在自己家中拍摄到的录像才能作为证据使用,而在宾馆通过监控录像拍摄的、破门而入在他人家中拍摄的都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此类证据采集难度比较大,也容易引发冲突,而且容易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并有可能引起侵犯他人隐私权的官司,所以一般不提倡使用。
  夫妻双方就一方有外遇的问题进行谈判时的录音资料,主要靠当事人自己偷录采集,并不需要告知对方。如果当事人采集的录音中,对方对其有外遇行为予以承认,那么该录音资料可以作为证据向法院提交。
  但需要提醒您的是,因为现在的一些数码录音资料有修改的功能,所以当事人向法院提供录音资料时,要能证明其是未经修改的。
2020-03-13 08:54:24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起诉离婚第一次开庭会判离吗
起诉离婚第一次开庭会判离吗
一般来说在法院进行离婚案件的审判的时候,如果没有满足规定的法定情形时,法院在第一次的起诉离婚中,是不会判决双方离婚的,只有满足了相关情形才可以,那么今天就跟法律
离婚诉讼
人浏览
起诉离婚,法院通知被告领传票,被告不去到庭,法院可以缺席判决。缺席判决,是指开庭审理案件时,只有一方当事人到庭,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之后所作出的判决。缺席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第二次起诉离婚被告没出庭会怎么判
第二次起诉离婚被告没出庭会怎么判
第二次起诉离婚被告无正当理由没出庭的,可以缺席判决。有正当理由没出庭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离婚
人浏览
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财产分割的规定:第四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一)一方有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诉讼当事人经传票不出庭会怎样
民事诉讼当事人经传票不出庭会怎样
人心叵测,人与人交往难免会发生矛盾纠纷,甚至诉之法院,面对法院传票应该怎么办,民事诉讼当事人经传票不出庭会怎样?法院传票送达方式有哪些?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法律快
民事诉讼当事人
人浏览
你好,立案后,如果原告能提供被告有效的联系方式,比如电话或者有效地址,法院就可将立案通知等送达本人,或者通过留置方式送达。如果这两种方式都无法送达的,可采用公告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起诉离婚被告不出庭法院会判决离婚吗?
起诉离婚被告不出庭法院会判决离婚吗?
办理诉讼离婚时,当事人中的被告可能不愿面对被告或者身在外地或者身体情况不允许等原因不能出庭,这样的情况下法院会如何判决呢?被告不出庭法院会判决离婚吗?网友咨询:
离婚诉讼
人浏览
不管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起诉离婚,如果法院判决准予离婚的,原则上应该对夫妻共同财产权一并在判决中进行分割。但是,如果存在该财产的权属有争议、或第三人可能对该财产享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离婚诉讼】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起诉离婚一方不到庭会判离吗
起诉离婚一方不到庭会判离吗
在起诉离婚的时候,需要夫妻双方都到庭,这样才能对夫妻之间的那些事情查清楚。但要是起诉离婚一方不去法院会判吗?这是很多人都搞不清楚的地方,认为当事人都不齐全,自然
离婚诉讼
人浏览
协议离婚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到一方户口所在地区/县民政局(或所在地街道/乡镇人民政府)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协议离婚办理:1.户口薄;2.居民身份证;3.《结婚证》;4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起诉离婚第二次开庭会当庭宣判吗
起诉离婚第二次开庭会当庭宣判吗
起诉离婚第二次开庭一般不会当庭宣判,会定期宣判,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
诉讼
人浏览
1、通过诉讼方式离婚的,可以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要求撤回起诉;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起诉离婚开庭被告不去会怎样
起诉离婚开庭被告不去会怎样
起诉离婚开庭被告不去,被告有可能被法院拘传到庭,或者进行缺席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
离婚
人浏览
1、法律对立案后什么时候开庭没有规定,由法院根据本院的案件数量等情况自行安排;2、法律对立案后什么时候结案有相关的规定:1)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起诉离婚开庭会通知原告吗
起诉离婚开庭会通知原告吗
法院受理起诉离婚案件后,会将开庭时间通知原告和被告。《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
诉讼
人浏览
起诉离婚开庭原告可以不出庭吗
起诉离婚开庭原告可以不出庭吗
原告起诉离婚后,无正当理由的,不能不去参加庭审。离婚案件的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
离婚
人浏览
起诉追讨债务的,主要有以下的流程:1、收集对方欠债的证据、对方的身份信息(或对方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信息)。2、向法院提交诉状立案。在起诉时,应该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第二次起诉离婚会判离吗
第二次起诉离婚会判离吗
第二次如果法院认定夫妻感情完全破裂,法院会判决离婚。如果法院认定夫妻感情没有破裂,则不会判决离婚。是否判决离婚与第一次、
离婚
人浏览
关于法院开庭判决,需要具体分析,例如:1、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2、法律依据: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