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死亡,一人受伤,但行为人无法偿还受害人的损失。

更新时间:2020-01-26 10:02:04人浏览
问题描述:
一人死亡,一人受伤,但行为人无法偿还受害人的损失。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刑事案件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2191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要算交通事故肇事逃逸,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定性标准,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 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三、哪些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
6种情况不构成肇事逃逸:
除了哪些情况可以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外,交管部门还对哪些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做出了规定:

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

6、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020-01-26 09:49:44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0338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如何量刑?  
一、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如何量刑?  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构成这一特殊的情节加重犯其条件为:首先,行为人原来的肇事行为已经符合交通肇事罪基本罪的构成要件;  其次,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对象是否仅仅指第一次交通肇事的被害人,例如第一次交通肇事将他人撞死,又交通肇事逃逸因而过失致另一人死亡的,是否能够按照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处理?我们认为除上述解释的情形外,后者情形也应当按照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论处,而不应简单地作为交通肇事罪的同种数罪或者按照撞死多人的交通肇事罪处理。  再次,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与死亡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因此必须考察死亡结果是否真的因交通肇事逃逸引起的抢救的不作为而发生,如果救助行为并不能阻止死亡结果的发生,或者死亡结果的发生并非交通肇事逃逸引起而是介入了一个独立的原因等,均不能认为构成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最后,虽然行为人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有意而为之,但行为人对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结果的主观方面应当是过失。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有关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另外,在交通肇事逃逸过程中,由于逃避追究的动机,而放任了其他人的安全,进而将他人又撞死撞伤的,还又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者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二、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处理  所谓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交通事故逃逸的,具体处理如下: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
(1)至
(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2020-01-26 09:57:32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9626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1、交通事故造成一死两伤,没有逃逸,如果负事故主要责任的话,要负刑事责任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2020-01-26 10:02:04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9317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一般来说,具体结果要看案件具体情况,涉嫌交通肇事罪的办案处理流程:
  
1、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
  对发生致人重伤、死亡或财产重大损失的道路交通事故,接到报警后,一定要快速到达现场,到达现场后,迅速抢救伤者,控制肇事者,划定现场保护范围,寻找目击证人,勘查事故现场,对肇事逃逸的要及时布置警力进行堵截。进行现场勘查时一定要及时迅速、全面细致。对现场的证据一定要及时提取,依法提取,妥善保管。对需要检验、鉴定的要及时进行检验、鉴定。
  
2、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它对能否构成刑事案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及时送达当事人。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了交通事故认定书为证据(鉴定结论),它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基本事实和证据的集中体现,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案件进行勘查、调查后做出的专业性很强的科学结论,它只是证明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的事实本身,不是对交通事故的处理决定,是当事人保护自己合法、正当权利的依据。
2020-01-26 10:01:55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酒后死亡陪酒人的责任及赔偿标准
酒后死亡陪酒人的责任及赔偿标准
陪酒人劝酒、灌酒等行为的,喝酒者酒后死亡的,陪酒人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劝酒行为造成他人死亡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
损害赔偿
人浏览
驾驶证满12分后开车上路属无证驾驶无证驾驶应当视具体情节轻重,依据以下条款进行处罚:1、新交法里无证驾驶处罚: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地震受伤住院治疗73939人 院内死亡3451人
地震受伤住院治疗73939人 院内死亡3451人
中新网5月23日电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下午公布,据卫生部报告,截至23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合计73939人,已出院38683人,院内死亡3451人,仍有28
消费者协会
人浏览
你好,你描述的案情不全面,根据你现有案情描述,在遗产继承范围之内承担还款责任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非法拘禁致人死亡如何处罚
非法拘禁致人死亡如何处罚
非法拘禁致人死亡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刑事辩护
人浏览
双方打架,应当按照造成的伤害后果追究法律责任。《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张华侨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认定
张华侨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认定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张华侨,男,20岁,安徽省人。2004年8月29日傍晚,种修才(另行处理)因嫉恨被害人陈美华与施天仁同居,遂指使刘磊(另行处理)纠集被告人张华
刑法案例
人浏览
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如何量刑?一、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如何量刑?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车祸致人死亡的保险公司怎么赔按照交强险的规定,保险公司对于死亡伤残的有责任赔偿限额为110000,无责任赔偿限额为11000,责任限额是12.2万,也就是说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有精神损害赔偿金吗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有精神损害赔偿金吗
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金。侵权人与被侵权人的亲属就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赔偿数额无法协商一致的,一方可以向
损害赔偿
人浏览
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三人受伤一人死亡
三人受伤一人死亡
本文为大家提供详尽的“三人受伤一人死亡”内容,由法律快车交通事故栏目组编辑总结。三人受伤一人死亡9月20日上午05:55左右,位于沿海的高速服务区甘马南1公里,
交通事故动态
人浏览
1、交通事故撞死人,如果是主要责任的话,会按交通肇事罪处理的。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特大交通事故五人死亡 两人重伤
特大交通事故五人死亡 两人重伤
14日下午,山西省道榆古线榆次区张庆村路段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载有7名男子的面包车与一辆重型卡车迎头相撞,面包车近乎报废,7名司乘人员全部被困在极度变形的
交通事故动态
人浏览
遗产的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里有明确的规定:1,被继承人生前有遗嘱的,应以遗嘱为准,没有遗嘱的,按法定继承;2,被继承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都是法定的第一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重伤如何判刑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重伤如何判刑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重伤,涉嫌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
交通事故
次播放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怎么处罚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怎么处罚
防卫过当致人轻伤的,依法不负刑事责任;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可按照过失重伤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规定的刑罚减轻处罚;如果具备缓
刑事辩护
人浏览
工伤保险赔偿和交通事故赔偿不冲突,可以同时申请,要求赔偿。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酒驾致人死亡是什么罪
酒驾致人死亡是什么罪
酒驾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致死亡一人或重伤三人以上,或造成公司财产直接损失30万以上并无力赔偿,对事故负全部
刑事辩护
次播放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八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被保险人在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遭受人身伤亡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