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鉴定结束后劳动仲裁也结束了,用人单位不赔偿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0-01-16 20:32:50人浏览
问题描述:
工作鉴定结束后劳动仲裁也结束了,用人单位不赔偿怎么办?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5115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
(一)项、第
(二)项规定的待遇。
  第四十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2020-01-16 20:05:34
综合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088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承担全部工伤赔偿待遇。
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其应当支付的工伤赔偿待遇,劳动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六十二条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2020-01-16 20:09:45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0414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人社部、卫计委《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规定》,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遵循下列程序:
一、提出鉴定职工遭受工伤事故伤害,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广安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二、提交材料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二)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
(三)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四)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受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及时进行审核;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提供材料完整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鉴定。
四、组织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视伤情程度等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与工伤职工伤情相关科别的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
五、进行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前通知工伤职工进行鉴定的时间、地点以及应当携带的材料。工伤职工应当按照通知的时间、地点参加现场鉴定。对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以组织专家上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组根据工伤职工伤情,结合医疗诊断情况,依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国家标准提出鉴定意见。参加鉴定的专家都应当签署意见并签名。专家意见不一致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专家组的鉴定意见。
六、作出结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出具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伤情复杂、涉及医疗卫生专业较多的,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七、送达鉴定结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自作出鉴定结论之日起20日内将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及时送达工伤职工及其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八、再次鉴定第十六条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对初次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四川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
九、复查鉴定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对复查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
2020-01-16 20:29:51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6068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1、如果是劳务派遣的有劳务派遣公司按照工伤待遇赔偿,如果是雇佣工的不能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待遇赔偿,只能按照人身损害的赔偿;
  
2、如果没有签订合同,但确实劳动关系的话,可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赔偿;
  
3、如果是没有资质的用人单位具体还要看双方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建议先申请工伤认定,然后才能做工伤鉴定。
2020-01-16 20:32:50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工伤鉴定完了单位不赔偿怎么办
工伤鉴定完了单位不赔偿怎么办
在工伤鉴定完了之后如果单位不依法支付赔偿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法
人浏览
工伤鉴定下来,可以走仲裁请求赔偿。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仲裁费用
劳动仲裁费用
劳动争议当事人到劳动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时已经实行免收费用。但是对仲裁不服到法院起诉的则一审法院需收取10元的案件受理费
劳动纠纷
次播放
您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伤情怎么样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仲裁不成功怎么办
劳动仲裁不成功怎么办
通过劳动仲裁来解决劳动纠纷是一个很好的方式的,对于劳动仲裁并不是每次都会成功的,在不成功的时候就是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纠纷。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
劳动纠纷
人浏览
工伤鉴定自己到鉴定机构完成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仲裁调解后不给钱怎么办
劳动仲裁调解后不给钱怎么办
调解也是解决劳动仲裁的一种方式,如果劳动仲裁调解只会一方不给钱的话,另一方是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的。所以下面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劳动仲裁调解后不给钱怎么办的全部
劳动仲裁调解
人浏览
建议详细说明情况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单位或个人对工伤鉴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而用人单位或者工伤职工对市劳动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申请省级劳动委员会进行再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仲裁不成功怎么办
劳动仲裁不成功怎么办
劳动仲裁,就是劳动仲裁委员会对于申请人所申请进行仲裁的劳动方面事项的公正的判断和裁定。劳动仲裁的申请人可以是劳动者,也可以是用人单位。那么如果劳动仲裁不成功的话
劳动仲裁程序
人浏览
认定工伤后,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全部或者部分费用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持工伤认定决定书和有关材料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申请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仲裁公司不执行怎么办
劳动仲裁公司不执行怎么办
在如今的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了劳动争议会怎么办?没错,要是申请劳动仲裁,要是在劳动仲裁中胜诉以后,公司不服从劳动仲裁生效书,拒不执行怎么办呢?对于我们,有哪些途
合同新知
人浏览
可通过劳动仲裁索赔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单位不执行劳动仲裁怎么办
单位不执行劳动仲裁怎么办
单位不执行劳动仲裁怎么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应当制作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
劳动仲裁知识
人浏览
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全部或者部分费用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持工伤认定决定书和有关材料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申请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用人单位认为劳动仲裁有误怎么办
用人单位认为劳动仲裁有误怎么办
用人单位认为劳动仲裁有误怎么办对于仲裁结果显然错误的,单位不能向法院起诉,仅能要求法院撤销仲裁裁决。劳动仲裁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
劳动仲裁知识
人浏览
劳动仲裁要钱吗
劳动仲裁要钱吗
劳动仲裁不要钱。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第五
劳动纠纷
人浏览
认定为工伤后,单位不赔偿的处理方式是,可以要求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仲裁费用
劳动仲裁费用
在我国劳动仲裁是不需要收取费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五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仲裁
人浏览
您好:可以自己到劳动部门申请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