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他已经违反了合同,除了起诉要赡养费,如果我不想要他的赡养费,我可以要求他退还我以前退还的彩礼钱吗?

更新时间:2019-12-31 14:47:45人浏览
问题描述:
既然他已经违反了合同,除了起诉要赡养费,如果我不想要他的赡养费,我可以要求他退还我以前退还的彩礼钱吗?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4977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这种情况可以起诉离婚,关于彩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以下简称为《婚姻法解释
(二)》)第10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第2款规定:“适用前款第
(二)、
(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关于彩礼问题的处理。根据《婚姻法解释
(二)》)第10条的规定,分为二种情况:一是没有形成婚姻关系的,彩礼应当返还;二是已经结婚的,原则上可以不用返还,
2019-12-31 14:23:52
综合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7649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2019-12-31 14:32:00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8708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如果婚姻关系实际存续期限超过了两年,请求返还彩礼一般不予支持。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第十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
(二)、
(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十条第一款
(三)项所规定“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情形,但是已经共同生活两年以上、生育子女或者所送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一方请求对方返还彩礼的,一般不予支持。又分为三种情况:
  第
一、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两年以上。
  第
二、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虽不满两年,但生育子女的。
  第
三、所接受的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
2019-12-31 14:47:45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5752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离婚案件受理费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
0.5%交纳。
也就是说,如果夫妻双方离婚,不涉及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到法院仅是请求法院判令解除双方婚姻关系或请求法院对子女抚养权归属进行裁决,此时,离婚案件的诉讼费按件收取。由于50元至300元是一个区间,《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此区间内可以按照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自行决定交纳标准。 在北京,不涉及财产分割的离婚案件每件需要交纳150元。同类型的案件,在天津上海则需要交纳200元。无论案件是否涉及分割财产,这笔费用是必须交的。在实践中,为便利当事人诉讼,北京各法院通常采取预先交纳一半诉讼费用的方式,如一个不涉及财产分割的离婚案件,应当交纳150元,先预收75元,至于另一半,则在法定情况下补交。
2.分割财产按价值比例收取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往往是离婚案件中的重头。《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离婚案件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
0.5%交纳。”由于不涉及交费区间,各地法院统一适用该规则。简单地说,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离婚案件的案件受理费仍是按件收取,不用再另行交纳。但是如果财产总额超过20万元,除了就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
0.5%比例交纳费用,同时还要交纳按照件数收取的费用。
2019-12-31 14:33:24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我可以不付抚养费吗?
我可以不付抚养费吗?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权
子女抚养费
人浏览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女方起诉离婚男方要求退彩礼能退吗
女方起诉离婚男方要求退彩礼能退吗
女方起诉离婚男方要求退彩礼一般不能退,但男方要求返还彩礼,且属于婚前给付彩礼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或者是夫妻办理了结婚
离婚
人浏览
你背叛了我,我可以起诉你吗?
你背叛了我,我可以起诉你吗?
你背叛了我,可是我不能起诉你。新婚姻法第4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是一个宣言性的条
离婚诉讼
人浏览
他现在起诉我,要我还款,我该怎么办?
他现在起诉我,要我还款,我该怎么办?
他现在起诉我,要我还款,我该怎么办?经营周转借款:亦称生产周转借款或商品周转借款。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经营需要,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取得的借款。办理
欠款起诉
人浏览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过去的抚养费还可以要吗
过去的抚养费还可以要吗
过去的抚养费还可以要,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抚养费是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成年人
离婚
人浏览
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是否退可以双方协商,对方应该支付相应违约金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1、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二人共同对外所负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二人共同负责偿还。2、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人共同对外所负债务,一般认为属于夫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是欠条有法律依据还是借条有法律依据
是欠条有法律依据还是借条有法律依据
欠条和借条都有法律依据,但使用场景不同。借条的诉讼时效需根据还款日期和具体情况分析,逾期可能丧失胜诉权。及时行使权利,避免法律纠纷。
债务纠纷诉讼时效
人浏览
生活困难的可要求在离婚时让对方适当补助一些,但不存在赡养费。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房产中介费用买方付还是卖方付
房产中介费用买方付还是卖方付
房产中介费用究竟由谁支付?通常买卖双方可协商,但普遍由买方承担。中介费计算依据物价局规定,需按不同交易额区间划分。选择中介时,应关注其服务水平而非仅看佣金高低。
地产中介
人浏览
看收入情况,一般是按月支付,月收入的百分之20~30,有能力的可一次付清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入职前办理就业创业证的流程为:(一)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二)进行就业登记的劳动者申领《就业失业登记证》,应提供本人户口、身份和学历等有关证明,(三)进行失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签合同跟谈的不一样怎么办
签合同跟谈的不一样怎么办
当合同内容与协商结果不一致时,应以书面合同为准。存在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情况,可协商或诉讼解决。对于单位不签合同的情况,劳动者应了解权益,积极沟通并寻求法律援助。
合同纠纷
人浏览
离婚手续办理需要什么材料
离婚手续办理需要什么材料
办理离婚手续需准备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和离婚协议书等材料,还需符合双方自愿、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持有结婚证等条件。了解这些,可顺利推进离婚进程。
离婚手续
人浏览
试用期员工被辞退如何赔偿
试用期员工被辞退如何赔偿
试用期员工被辞退的赔偿取决于是否符合解雇条件。若不符合条件被违法辞退,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未签合同的员工被辞退,用人单位同样需承担法律责任。
试用期
人浏览
您好,向民政局查询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养女继承遗产什么条件
养女继承遗产什么条件
养女在继承遗产时需满足合法收养关系等条件,享有与亲生子女同等的继承权。同时,养女也需承担赡养义务。本文详细解读了养女继承遗产的条件、法定继承顺序及赡养义务,助力
遗产范围
人浏览
你好,可以到教育局投诉解决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消费者在遇到退款问题时,可以选择和商家进行协商处理,协商不成,可以报消费者协会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相关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应对楼上制造噪音的邻居的方法:1、音的邻居产生矛盾时,首先应当本着友好的态度与邻居进行沟通交流与协商,制定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最重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