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资格驾驶货车但不知道致人死亡后离开现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

更新时间:2019-08-09 10:04:27人浏览
问题描述:
没有资格驾驶货车但不知道致人死亡后离开现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7675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一般会在量刑时从重处罚。交通肇事逃逸应具备的条件第一,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第二,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第三,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
只有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否则,认定当事人离开事故现场就是逃逸难免过于严格,同时于法无据,于情不合。在上述案例二中何某的行为很明显是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应该认定其有逃逸情节,而在案例一中的古某虽然有离开现场的情节,但其主观目的不是逃避法律追究,而是到交警部门投案自首,所以不能认定为其逃逸;在案例三中,对于李某的行为也不能认定为逃逸,虽然其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但其不是从交通事故现场离开的。
2019-08-09 09:47:09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6822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怎样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致致人死亡,  
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
(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
(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实施逃逸。
(3)行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观动机。  
2、必须符合《解释》第5条第1款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做出的明确解释。  即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这个规定是明确的,不能将其与其他情形混作一谈。比如有这样的案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这显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  
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受害人的死亡必须是因为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造成的。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再者,必须是行为人逃逸行为在前,而伤者因行为人逃逸而死亡的结果发生在后,两者之间存在这个顺序关系。如果交通事故发生时伤者当场死亡,则不能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适用《刑法》第133条规定的第二种量刑幅度予以处罚。  相关知识延伸阅读:不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有哪些  
1、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2、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2019-08-09 09:52:29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9418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已经涉嫌交通肇事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并且赔偿经济损失。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19-08-09 10:04:27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9645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交通肇事是指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承担事故相应责任的情形。交通肇事所致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符合刑法中交通肇事罪规定的定罪条件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法律责任。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3、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2019-08-09 10:04:19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酒驾肇事逃逸致一人死亡怎么处罚
酒驾肇事逃逸致一人死亡怎么处罚
酒驾肇事逃逸致一人死亡的,将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法律规定,酒驾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的,如果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
刑事辩护
次播放
酒后驾驶肇事逃逸的定罪及赔偿责任一、发生交通事故后逃匿的,承担事故的的全部责任。二、事故导致一死二重伤,已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疲劳驾驶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逃逸获刑罚
疲劳驾驶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逃逸获刑罚
近日,湖南省宁远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被告人洪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2007年1月2日早上6时30分许,被告人洪某无证驾驶
肇事处罚案例
人浏览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根据《刑法》第133条及《解释》第3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法律对行为既有加重情节(逃逸)又造成加
交通肇事逃逸
人浏览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一般会在量刑时从重处罚。交通肇事逃逸应具备的条件第一,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况。司法实践在处理具体案件中据以定罪量刑的结果也往往不相同。因此,往往对同一犯罪情节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都互相渗
交通肇事逃逸
人浏览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依据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1、机动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定罪
交通肇事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况。司法实践在处理具体案件中据以定罪量刑的结果也往往不相同。因此,往往对同一犯罪情节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都互相渗
交通肇事罪
人浏览
酒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处罚
酒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处罚
根据法律规定,酒驾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与危险驾驶罪,但是《刑法》明确规定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所以,酒驾
交通事故
人浏览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可否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这在刑法理论界存在非常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包括交通肇事在内的犯罪行为,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中引起作为义务的先
刑法论文
人浏览
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在下述情况下,肇事者负全责并致人重伤的,肇事者才承担刑事责任:【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判刑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判刑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一般会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
刑事辩护
人浏览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后又自首怎么处罚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后又自首怎么处罚
1、对于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只要有证据能充分证明行为人不知道逃逸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没有放任
刑事辩护
人浏览
交通肇事是指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承担事故相应责任的情形交通肇事者将会承担相应的民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醉酒驾车肇事逃逸致两人死亡怎么判
醉酒驾车肇事逃逸致两人死亡怎么判
醉酒驾车肇事逃逸致两人死亡的属于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
案件执行
人浏览
交通事故责任,是公安交管部门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是否具有交通违法行为、其交通违法行为与交通事故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客观情况认定当事人的过错责任。公安机关交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