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因涉嫌盗窃罪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1条.现押羈在派出所.逮捕时间是3月26日.收到时间是否有问题?是怎样判刑的?

更新时间:2019-07-24 13:39:43人浏览
问题描述:
4月7日收到公安局寄来的居留证,原因是因涉嫌盗窃罪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1条.现押羈在派出所.逮捕时间是3月26日.收到时间是否有问题?是怎样判刑的?原因是因涉嫌盗窃罪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1条.现押羈在派出所.逮捕时间是3月26日.收到时间是否有问题?是怎样判刑的?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6505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刑事案件中的逮捕条件具体如下:
  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可以逮捕。这一规定要求逮捕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根据有关规定,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情形:
(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对实施多个犯罪行为或者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即可:有证据证明犯有数罪中的一罪的;有证据证明有多次犯罪中的一次犯罪的;共同犯罪中已有证据证明有犯罪行为的。
(2)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3)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有查证属实的。逮捕不同于定罪,逮捕的标准低于定罪的标准,不要求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所有证据都已查证属实,只要求有证据已被查证属实即可。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这是关于犯罪严重程度的规定。基于已有证据证明的犯罪事实,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初步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而不是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独立适用附加刑等轻刑或者可能被免除刑罚的,才符合逮捕条件。  
3.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由于逮捕是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只有在确有必要时才可以适用。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上述两项条件,但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足以防止其危害社会的,即无逮捕必要,不应逮捕。
2019-07-24 13:12:19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9564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关于逮捕措施开始的时间
公安局立案后的侦查期限没有规定,但是对于强制措施的期限是有规定的。如果达到了逮捕的条件,随时可以直接逮捕。但是实践中,往往是现行拘留再转逮捕,或者从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转为逮捕。
拘留时间最长37天,取保候审1年,监视居住6个月。
2019-07-24 13:17:08
综合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9774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逮捕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
(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
(3)有逮捕必要。也就是说,不逮捕或者采取其他较缓和的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等方法,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因而有逮捕必要。 刑事拘留是侦查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强制措施。刑诉法规定,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对现行犯和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2019-07-24 13:39:43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8549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刑事案件追诉时效期限标准如下: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从上述规定不难看出,刑法的追诉时效期限是以所犯罪行的法定最高刑计算。因此如果你并不会被判处最高刑,但是追溯时效同样会根据最高刑来确定。
2019-07-24 13:31:39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义:第3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义:第32条
第三十二条【自行辩护与委托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辩护人。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一)律师;(二)人民团体或者
刑事诉讼法法条
人浏览
刑事案件中的逮捕条件具体如下: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犯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犯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犯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
交通事故
次播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义:第74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义:第74条
第七十四条【逾期羁押的变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本法规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查证、审理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刑事诉讼法法条
人浏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义:第69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义:第69条
第六十九条【提请批捕和批捕的时限】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
刑事诉讼法法条
人浏览
拘留期限通常在14天以内,然后转为逮捕,期限为2个月,期满后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限为1.5个月,再送法院审理,期限为3个月。期间的时限可以延长。上述时间段都属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涉嫌敲诈勒索罪怎么判刑
涉嫌敲诈勒索罪怎么判刑
犯罪嫌疑人涉嫌敲诈勒索罪时,如果其涉案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
刑事辩护
次播放
刑事责任案件由检察院起诉,附带民事诉讼由受害人在检察院决定起诉后法院判决前申请。通常情况下,如果因为涉嫌刑法规定的犯罪被依法进行拘留后,还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首先,公安机关会视情况对其进行刑事拘留,三日提请检察院批捕,可以延长一至四日,检察院一般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批准逮捕,如果是流窜作案、结伙作案或多次作案的重大嫌疑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把谁拘留了?具体说说,我来帮你解决此事。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及时委托律师跟进,可以先会见,必要的情况下提供辩护,可以打我电话详谈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三倍赔偿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三倍赔偿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消费者可以获得三倍赔偿的法律依据包括有: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
国家赔偿
人浏览
国家赔偿精神赔偿怎么处理
国家赔偿精神赔偿怎么处理
国家赔偿精神赔偿的处理方式为数额一般情形下不超过人身自由赔偿金、生命健康赔偿金总额的百分之三十五,最低不少于一千元。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
国家赔偿
人浏览
要判刑的,情节不严重的话,几个月吧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错判误判可以国家赔偿吗
错判误判可以国家赔偿吗
错判误判可以国家赔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应当对其进行赔偿。二审改判无罪,以及二审发回重审后作无罪处理的,作出一审有罪判决
国家赔偿
人浏览
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的,罪犯坐牢也还需要赔钱,因为法律明确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行政赔偿有利息吗
行政赔偿有利息吗
国家赔偿中行政赔偿有利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返还执行的罚款或者罚金、追缴或者没收的金钱,解除冻结的存款或者汇款的,应当支付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国家赔偿
人浏览
行政赔偿和国家赔偿区别
行政赔偿和国家赔偿区别
行政赔偿和国家赔偿区别在于国家赔偿包括行政赔偿。国家赔偿分为行政赔偿以及司法赔偿。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
国家赔偿
人浏览
法院不予立案的处理:当事人对不立案的裁定不服的,可以上诉。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条件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拘役错误是否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拘役错误是否承担国家赔偿责任
拘役错误是需要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
国家赔偿
人浏览
那我们建议直接走诉讼程序。对方不履行合同。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具体是什么问题呢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所以如果您要起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