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里设有劳动合同,老板没给我们,厂里老板又没给我们任何依据,我怎么去找劳动局。

更新时间:2018-08-06 16:10:58人浏览
问题描述:
我手里设有劳动合同,老板没给我们,厂里老板又没给我们任何依据,我怎么去找劳动局。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0919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三)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  
(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八)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18-08-06 15:51:27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5185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其一,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而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双倍工资,其二,若因用人单位自身原因而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就以上问题建议双方协商处理,若双方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018-08-06 15:55:48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5549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工资需要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法》规定,工资按月发放。当月发放上月的工资是可以的,但是跨月就违法;如果公司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发放工资,逾期不支付的,还要加付赔偿金。《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2018-08-06 16:10:58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辞职后被拖欠工资,如何让老板掏钱给你?
辞职后被拖欠工资,如何让老板掏钱给你?
有单位是这样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办理了离职手续,说好三天之内把工资发到对方的工资卡上,但是为什么过了三天工资卡里的金额没有任何的动静。打电话找找单
工资
人浏览
员工上班时间受伤的先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供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存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说明。社保局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是否属于工伤认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没有劳动合同怎么要工资
没有劳动合同怎么要工资
首先,劳动合同不是证明劳动关系的唯一证据。其次,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就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因此,
劳动法
次播放
我已经在一家单位工作三个月,但单位一直都没有与我签劳动合同,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我已经在一家单位工作三个月,但单位一直都没有与我签劳动合同,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答: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
事实劳动关系
人浏览
八成民工没劳动合同
八成民工没劳动合同
昨日是合肥市司法局农民工维权行动的第二天,仅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办公室,就迎来了80多位工友前来咨询。遗憾的是,大部分工友都空着手来,既没劳动合同,也没欠薪单位的
律师动态
人浏览
上班途中发生车祸工伤认定需要有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次要责任或者同等责任。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如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没有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怎么办?
没有劳动合同拖欠工资怎么办?
没有劳动合同,公司还拖欠工资的,员工可以要求从用工之日起的第二个月到工作的一年内,每月的双倍工资。而对于拖欠工资的行为,
劳动法
人浏览
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赔偿金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其一,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而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双倍工资,其二,若因用人单位自身原因而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者在正常履行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应当给劳动者相应的工资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税额的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实践中,市区的税率为7%,县城和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不在市,县城或县属镇的税率为1%。
税法
人浏览
拖欠工资是不合法的,可以去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直接提起劳动仲裁。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如下:90平方以下契税为1%;90平方~144平方以下契税为1.5%;144平方及以上契税为3%;房子性质为别墅或商业用途的、小区容积率小于2
税法
人浏览
工伤认定步骤:1、工伤认定。根据国家关于工伤保险的规定,企业应当在职工发生事故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当地工伤保险部门报告工伤。职工及其家属、工会未及时申报的,也可以自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对于自用的店面房,通常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计算房产税;对于出租的店面房,通常按照租金收入计算房产税,从租计征的法定税率是12%。
税法
人浏览
你好,养老保险中断了的,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养老保险参保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缴费年限累计达到最低年限即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所以养老保险缴费过程中出现间断也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的计算是:应纳税额=计税价格×税率,税率为10%,以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计税的价格为支付给经销商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税款(税率1
税法
人浏览
你好,申请劳动仲裁需要书写仲裁申请书,然后提交证据资料。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有形动产租赁税率17%,不动产租赁税率11%。房屋租赁属于不动产租赁,增值税税率是11%,小规模纳税人按照5%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个人出租住房减
税法
人浏览
劳动合同工资条、或者银行转工资的记录,打卡上班记录等我可以帮你办。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一是惠及范围“再扩大”,能够享受减征政策的乘用车排量限制从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发力“更应时”,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均可享受减征政策
税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