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未成年,现已通过律师私下赔偿对方损失,法院到现在还未开庭判决,我想了解下是怎么回事

更新时间:2019-06-29 12:02:38人浏览
问题描述:
犯了盗窃罪,犯案时还是未成年,盗取他人财产差不多六千块,现已通过律师私下赔偿对方损失,法院到现在还未开庭判决,我想了解下是怎么回事还是未成年,现已通过律师私下赔偿对方损失,法院到现在还未开庭判决,我想了解下是怎么回事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7255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照顾无过错方原则。由于一方过错引起的离婚案件,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要照顾无过错的一方。所谓过错,是指一方有通奸、重婚、家庭暴力、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等行为。一方的过错行为给另一方带来极大的身体及心理伤害,也严重破坏了夫妻情感。
在做离婚财产分割时,无论是无过错方主动要求离婚,还是被起诉要求离婚,都应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得到照顾弥补其所受到的身心伤害。
2019-06-29 11:36:34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0791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犯罪的时候是未成年人,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封存犯罪记录。但是犯罪记录封存不是消灭,而是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话,还是可以查到的。   犯罪记录封存的条件:   
(1)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   
(2)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未成年人犯盗窃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封存犯罪记录。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犯罪记录封存不是消灭,而是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因此,未成年人犯盗窃罪只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封存犯罪记录。但还是会留下案底。
2019-06-29 11:41:34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6053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2)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2019-06-29 12:00:19
刑事案件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477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尽管很多未成年人实施的盗窃,从手法、动机、结果看与成年人并无太大差别,但是,从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成年犯明知是触犯法律而故意实施的盗窃,与未成年犯明知是违法而故意实施的盗窃不同,根本的一点在于两者认识和控制能力的问题。成年人已经具备了认知和控制能力,应当认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未成年人则处于认知力不足,自知力较差的时期,因而对未成年犯矫治重于处罚。
二是个案处理原则。未成年盗窃犯中,一类是初犯、偶犯、浅尝犯罪禁果、罪责感易于激发,是容易矫治的对象。另一类是惯窃老手(非法律概念上的惯犯),自幼偷盗成性,由量变到质变,罪责感削弱,是较难矫治的对象。
所以,要综观每一件未成年人案件的全局,分析每一个未成年犯的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处置,而不能一概而论,或设定若干模式依样照搬。
2019-06-29 12:02:38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上海杀妻藏尸案再次开庭,死者父称:不接受赔偿,只要对方判决死刑
上海杀妻藏尸案再次开庭,死者父称:不接受赔偿,只要对方判决死刑
备受争议的上海“杀妻藏尸冰柜105天”一案,于2017年11月29日庭审后宣告“择日宣判”,至今已经过去8个月。
故意杀人罪
人浏览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婚案件能否公告送达
离婚案件能否公告送达
一般情况下,离婚案件是不能公告送达的。具体如下:1、离婚诉讼为解除人身关系的案件,解除婚姻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必须双方
婚姻家庭
次播放
被告人二审期间积极赔偿,能否一定改判一审判决?
被告人二审期间积极赔偿,能否一定改判一审判决?
在涉及到经济赔偿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如果积极赔偿,反映了被告人真诚悔罪、愿意给被害人弥补损失的心态,如果能因此取得被害人方的谅解,则对案情扭转局势更加有利,多数
刑事第二审程序
人浏览
法院已经判决,我何时能得到赔偿
法院已经判决,我何时能得到赔偿
99年发生交通事故,肇事人被叛刑5年,同时附带民事责任22万元.肇事人现有工作,月工资不足1000元,有1岁孩,妻子无工作,无房,寄住亲属家.请问我何时能得到赔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人浏览
轻伤已经构成刑事立案的标准,公安机关应当立案并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公诉机关没有公诉,可以公诉转自诉。当然也可撤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第二百零六条人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院起诉离婚立案后多久开庭
法院起诉离婚立案后多久开庭
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立案后多久开庭。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向法院递交起诉状后,法院应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
离婚
人浏览
你好,请你描述一下具体的案子。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发生致人轻伤的情况包括很多种,遇到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举个例子: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主犯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通常情况下,夫妻双方决定离婚时,应当先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能就离婚的各项事宜达成合意,则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起诉离婚。而关于离婚诉讼程序中的开庭审理,我国法律有详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如果没有过上诉期的话,您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出上诉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本人在国外,身份证到期怎么更换?
本人在国外,身份证到期怎么更换?
本人在国外,身份证到期可以委托家人代办。委托家人代办存在限制条件,各省市规定不一样,可以咨询当地公安机关。已申领过二代证及指纹信息录入的,在外期间居民身份证丢失
刑法
人浏览
网络上赌博的属于什么罪
网络上赌博的属于什么罪
当事人在网络上赌博,数额较大的行为属于赌博罪,其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刑法
人浏览
可向法制支队投诉。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造谣诽谤罪罚款多少钱
造谣诽谤罪罚款多少钱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没有造谣诽谤罪,只有诽谤罪。构成诽谤罪是不会被罚款的,而是应当承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责任。
刑法
人浏览
对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常见的法律处理方式包括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具体处理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犯罪情节的严重性。一般来说,情节较轻者可能面临拘役或罚金,而情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羁押时间超过刑期是否有赔偿
羁押时间超过刑期是否有赔偿
羁押时间超过刑期是有赔偿的。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法律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
刑法
人浏览
在刑事罚金执行过程中,如果想了解罚金缴纳的具体情况,可以联系第一审人民法院的执行局,查询罚金缴纳记录和执行进度。同时,也可以咨询法院工作人员,了解罚金缴纳的具体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刑事拘留37天后无罪释放可以要求赔偿吗
刑事拘留37天后无罪释放可以要求赔偿吗
刑事拘留37天后无罪释放不可以要求赔偿。法律规定,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的可以
刑法
人浏览
走私淫秽物品将受罚。具体操作:1.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情节严重者可处十年以上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2.情节较轻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电动车醉驾拘留多少天
电动车醉驾拘留多少天
电动车醉驾拘留不超过三十七天,前提是电动车属于机动车。此时行为人构成危险驾驶罪,会被依法判处拘役,并处罚金。如果经过鉴定电动车是非机动车的,一般会进行罚款处罚,
刑法
人浏览
你好我是黄律师!大概是三年左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一般是三十七天的时间!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开庭前原告要准备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提交书证并填写证据清单;携带本人身份证,证人本人身份证;按照传票上规定的时间,按时参加诉讼。法律依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医疗费用:以医院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医疗费的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的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