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问如果是工伤,按赔偿标准,单位没发工资咋办

更新时间:2019-06-11 17:02:45人浏览
问题描述:
您好,请问如果是工伤,按赔偿标准,单位没发工资咋办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9903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工伤工资是停工留薪期待遇。工伤职工停止工作,治疗工伤期间,原单位按照原工资支付的工作,不是工伤医疗待遇,是停工留薪期待遇。工伤医疗待遇是指:
1、治疗工伤的费用;
2、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
3、转外地治疗的交通、食宿费用;
4、安装辅助医疗器械的费用。《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019-06-11 16:47:09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8914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三是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019-06-11 16:55:05
民事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8386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可申请工伤。
一、先申请工伤认定。单位应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受伤害职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
(1)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如果是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承认,则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事实劳动关系)。
(2)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等。
二、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期内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填写《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表》,提交:
(1)工伤认定决定书或《工伤证》的复印件 1份;
(2)被鉴定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1份、一寸照片2张;
(3)被鉴定人的病历、诊断证明、理化检验报告、 CT、X光片等诊疗资料的复印件;
(4)其他。
三、工伤待遇。伤残包括:⑴医疗费,⑵住院伙食补助费,⑶护理费,⑷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者月工资×法定月份数(不同的伤残等级月份数不等),⑸一次性医疗补助金:重庆职工平均月工资标准×法定月份数(不同的伤残等级对应不同的月份数),⑹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或伤残津贴,⑺停工留薪期工资:治疗时间(不同伤情时间不同)×劳动者受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⑻后续治疗费,⑼残疾辅助器具费,⑽交通费等。
四、协商赔偿不成,用人单位所在地或事故发生地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诉讼。 希望我的答复能帮助您!。
2019-06-11 17:02:45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9979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工伤期间的工资计算标准是: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019-06-11 17:01:16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公司解散员工赔偿标准是什么
公司解散员工赔偿标准是什么
公司解散员工赔偿标准是什么?1、公司解散导致公司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关系终止,公司解散是属于非劳动者的过错原因,大多数是属
公司企业
次播放
1、发生工伤后,期间的误工费由用人单位按受伤前的标准,按月支付的。2、《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房屋赔偿标准是怎样
房屋赔偿标准是怎样
如果房屋质量出现问题,给房屋的买方造成损失,买方可以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具体可以根据双方在购房合同中约定的赔偿条款进行赔
房产纠纷
次播放
交通事故:1、建议将肇事车辆的车主、司机和车辆购买保险的保险公司一起起诉到法院;2、根据交警做出的责任认定、法医做出的伤残鉴定结论进行索赔;3、赔偿项目包括:医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江苏省伤残赔偿标准
江苏省伤残赔偿标准
1、残疾赔偿金=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居民人均收入×伤残系数×赔偿年限。2、被扶养人生活费=受诉法院所在地人均年消费性支
损害赔偿
次播放
1、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本案中,单位要求您办理工作交接并无不妥。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企业职工工伤赔偿标准是什么
企业职工工伤赔偿标准是什么
为了保障企业职工工伤后能拿到合理赔偿,国家制定了一些赔偿标准,根据赔偿标准可以拿到相应的工伤赔偿。那么,企业职工工伤赔偿标准是什么样的呢?我相信你一定会对此产生
工伤赔偿标准
人浏览
您好,属于工伤的,先申报工伤事故认定,根据鉴定等级结果和受伤者收入水平及个人家庭等因素,才能确定具体赔偿项目和金额,而后再协商,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诉讼解决;必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厂里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有3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2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伤赔偿标准
工伤赔偿标准
当职工不幸遭受工伤时,工伤、工亡职工家属可以享受一定的工伤赔偿,那么工伤赔偿标准是什么呢?哪些工伤项目能获得赔偿呢?工伤赔偿标准是什么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了
工伤保险待遇
人浏览
没有签合同,受工伤后单位不承认怎么办?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伤赔偿标准是什么,具体怎么算?
工伤赔偿标准是什么,具体怎么算?
之前已经说到工伤索赔的·线,现在来说说工伤之后,得到多少赔偿才算合法合理呢?工伤后可以得到哪些赔偿?一般的赔偿是医疗费、伙食补助费、交通费、辅助器
工伤赔偿标准
人浏览
(一)认定条件:上下班途中发生车祸能否认定工伤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一定的因素和具体实践作判断。由于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和必经路线上,发生无本人责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责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单位不承认是工伤怎么办
单位不承认是工伤怎么办
单位不承认是工伤怎么办?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所以如果单位不承认是工伤的,由
工伤认定
人浏览
你好,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被认定为工伤后,应拿着工伤认定书到当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拿到工伤认定书和伤残等级鉴定书之后,就可以到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伤十级伤残能赔几万?
工伤十级伤残能赔几万?
工伤十级伤残能赔偿7个月的本人工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
损害赔偿
人浏览
2020年十级伤残赔偿标准
2020年十级伤残赔偿标准
劳动者被鉴定为十级伤残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者可以获得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十级伤残为7
损害赔偿
人浏览
工伤工资是停工留薪期待遇。工伤职工停止工作,治疗工伤期间,原单位按照原工资支付的工作,不是工伤医疗待遇,是停工留薪期待遇。工伤医疗待遇是指:1、治疗工伤的费用;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婚赔偿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离婚赔偿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离婚损害赔偿其中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物质损害赔偿是指过错方对由其过错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失进行赔偿。精神损害赔偿
离婚
次播放
公司没有与你签合同,那么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可以立即终止劳动关系,而且可以反映到劳动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申请双倍工资赔偿。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