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只有车碰坏了 构成什么罪

更新时间:2019-05-05 06:54:34人浏览
问题描述:
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只有车碰坏了 构成什么罪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8015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等《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2019-05-05 06:27:00
交通事故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4623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条件:
第一,时间上当事人知道已经发生交通事故;
第二,当事人主观上是为逃避法律责任;
第三,已经离开交通事故现场。
只有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否则,认定当事人离开事故现场就是逃逸难免过于严格,同时于法无据,于情不合。
在上述案例二中何某的行为很明显是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应该认定其有逃逸情节,而在案例一中的古某虽然有离开现场的情节,但其主观目的不是逃避法律追究,而是到交警部门投案自首,所以不能认定为其逃逸;在案例三中,对于李某的行为也不能认定为逃逸,虽然其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但其不是从交通事故现场离开的。
2019-05-05 06:30:46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1070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以上八种行为可以作为开车撞死人逃逸的认定行为,并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追求肇事者的刑事责任。
2019-05-05 06:54:34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8400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具体分析如下:  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
(一)至
(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即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脱离现场的行为,才能认定为逃逸。  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确认行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主观目的。以下两种情形不应认定为逃逸:  
一、交通肇事后,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式报警,由于惧怕被害人亲属殴打而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况,不应按交通肇事后逃逸来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害人亲属对自己造成人身伤害,而不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二、存在不能抗拒的原因,不能抗拒的原因消失后,又投案的,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2019-05-05 06:45:48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罪呢
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罪呢
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交通事故后我们需要冷静应对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千万不要出现逃逸等违法行为。那么,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罪?我相信你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交通肇事逃逸
人浏览
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罪
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罪
交通肇事逃逸后不仅要背负社会、道德和内心的谴责,还需要在处罚上加重处罚。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接下
交通肇事罪
人浏览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一般会在量刑时从重处罚。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什么情形下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
什么情形下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
交通事故常有发生,逐渐成为社会安全隐患的一大凶器,交通事故后,肇事司机可能处于恐慌或者是不想承担责任的心理,事故后弃车而逃或者是扬车而去,不管受害者是否因延误抢
交通肇事逃逸
人浏览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1)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
交通肇事逃逸
人浏览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交通肇事逃逸商业保险赔吗?第三者商业险不同于“交强险”,我国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的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之规定。既然法律无明确规定,那么主要看投保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酒驾肇事逃逸从重处罚,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酒后驾车一般是酌定从重处罚情节,要依法从重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标准能缓刑吗
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标准能缓刑吗
交通肇事逃逸一般不能缓刑。交通肇事逃逸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条件
刑事辩护
人浏览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肇事逃逸没有人员伤亡自首怎么处罚
肇事逃逸没有人员伤亡自首怎么处罚
肇事逃逸没有人员伤亡,自首可以比照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因交通肇事逃
交通事故
人浏览
1,《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肇事逃逸的规定在第九十九条第三条、第一百零一条,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2,《刑法》中关于肇事逃逸的规定在第一百三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可否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这在刑法理论界存在非常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包括交通肇事在内的犯罪行为,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中引起作为义务的先
刑法论文
人浏览
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具体分析如下: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肇事逃逸情节严重可构成故意杀人罪
交通肇事逃逸情节严重可构成故意杀人罪
肇事车顶着被撞女子狂奔200余米去年6月25日4时30分左右,市民王女士骑自行车经过华北路周水子立交桥下时,不幸的一幕发生了。当时一辆红色捷达轿车撞上了她,她趴
故意杀人罪
人浏览
撞死人逃逸是什么罪
撞死人逃逸是什么罪
撞死人逃逸属于交通肇事罪,一般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
案件执行
人浏览
不构成不过以后还是不要逃逸了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是怎样的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是怎样的
在认定交通事故逃逸时,需要考虑当事人的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
交通事故
次播放
这要根据交通肇事造成的损失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肇事逃逸者的责任确定。一般情况下,肇事逃逸方要负全部责任。所以,当遇到交通肇事时,不要逃逸,需要积极地面对事故,报警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