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承担未装修毛坯房漏水到楼下的责任?

更新时间:2024-06-20 11:34:08人浏览
问题描述:
如何承担未装修毛坯房漏水到楼下的责任?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8238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如果楼上漏水漏到楼下,怎么负责,需视情况而定:1、如果本身房屋漏水而物业不进行维修的话,可以到政府的相关物业管理部门进行投诉;2、但如果漏水比较严重,可以先找到楼上的业主进行整改。房屋漏水的原因有哪些1、水管漏水,水管破裂、连接不紧密等原因都会导致水管漏水;2、建筑结构问题,因为年久失修、建房时偷工减料、使用的装修材料质量差等等,房屋就很容易出现漏水的情况;3、防水层施工不完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事故、质量缺陷都有权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控告、投诉。第六十二条建筑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建筑工程的保修范围应当包括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安装工程,供热、供冷系统工程等项目;保修的期限应当按照保证建筑物合理寿命年限内正常使用,维护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确定。具体的保修范围和最低保修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2024-06-20 11:34:00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1529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业主权益受损,可要求物业和开发商承担相关的责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涉及利益较大最好委托律师介入协助。
2024-06-20 11:01:19
房产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9698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关于业主维权,当事人可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权,请求法院判令对方承担相应的给付责任。
2024-06-20 11:34:08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楼上漏水到楼下,应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更大损失。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您可以先找物业协商,或请鉴定机构鉴定漏水原因。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楼下损失扩大,您将承担相应法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商品房屋顶漏水怎么负责任
商品房屋顶漏水怎么负责任
商品房屋顶漏水一般应由开发商负责任,在质保期内,房屋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屋顶漏水的,应找开发商进行修缮,开发商拒绝承认存
其他
人浏览
如果楼上漏水漏到楼下,怎么负责,需视情况而定:1、如果本身房屋漏水而物业不进行维修的话,可以到政府的相关物业管理部门进行投诉;2、但如果漏水比较严重,可以先找到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房子在装修的过程中漏水到楼下谁的责任
房子在装修的过程中漏水到楼下谁的责任
房子在装修的过程中漏水到楼下一般是楼上的责任。屋面防水的保修期一般是五年,未超出保修期的,业主可与开发商进行交涉,要求开
房地产
人浏览
业主权益受损,可要求物业和开发商承担相关的责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涉及利益较大最好委托律师介入协助。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如果楼上漏水漏到楼下,怎么负责,需视情况而定:1、如果本身房屋漏水而物业不进行维修的话,可以到政府的相关物业管理部门进行投诉;2、但如果漏水比较严重,可以先找到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如果楼上漏水漏到楼下,怎么负责,需视情况而定:1、如果本身房屋漏水而物业不进行维修的话,可以到政府的相关物业管理部门进行投诉;2、但如果漏水比较严重,可以先找到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现在给咱造成多少损失了?
全部7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受理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后一般三至六个月宣判。如果人民法院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般需要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宣判,若是有特殊情况导致延长了的,就可能会超过六个月;如
民事案由
人浏览
楼上漏水,楼下的处理方式是,可与楼上的住户协商要求其及时维修;如果楼上拒绝维修或给楼下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楼下可向法院起诉,依法要求楼上的住户进行赔偿。法律依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漏水淹了楼下怎么赔偿1、漏水淹了楼下的赔偿,需视情况而定:(1)如果造成了财产损失,按照财产损失时候的市场价格或合理方式计算;(2)如果是造成了人身损害,应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邻居堵路是一种违法行为,邻居堵路侵犯了当事人的相邻权。所谓的相邻权,是指在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之间,任何一方为了合理行使其所有权或行使权,享有要求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邻里关系要处理好,法律也要运用好,如果破坏的财物没有达到一定程度,通常不会涉及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如果警察警告处理后仍然搞事,就涉嫌犯罪了。法律依据: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