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费强制执行有效期多长时间

更新时间:2024-06-09 11:02:08人浏览
问题描述:
抚养费强制执行有效期多长时间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742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抚养费强制执行的期限是两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如未及时执行,可能影响子女生活和教育。
2024-06-09 11:00:55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8363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抚养费强制执行常见处理方式包括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如对方财产状况、履行意愿等,以最大程度保障子女权益。
2024-06-09 11:01:05
综合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4167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抚养费强制执行期两年。如对方在履行期未履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后,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等财产并进行冻结、扣押或拍卖。
2024-06-09 11:02:08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法律分析:抚养费强制执行的期限是两年。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抚养费强制执行期限是多久
抚养费强制执行期限是多久
抚养费强制执行的期限一般是2年。法律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婚姻家庭
人浏览
抚养费强制执行的期限是两年。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抚养费可以强制执行吗
抚养费可以强制执行吗
抚养费可以强制执行。如果是在民政局办理的离婚协议中约定的抚养费数额,对方不按时、足额地履行,这时要以孩子名义起诉到法院,
婚姻家庭
次播放
强制执行抚养权一般是半年到一年不等,强制执行抚养权,其执行标的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与人身密不可分又无可替代,只能通过采取罚款、拘留等制裁措施,对被执行人施加压力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强制执行抚养费期限是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强制执行抚养费期限是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可以搜集证据起诉解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缓刑期间是否可以跑长途货车要视情况而定。被判处缓刑在考验期内,要离开居住地时应当经过执行机关批准,执行机关为当地派出所。刑法第七十五条,缓刑犯应遵守的规定:被宣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询问车辆管理部门办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