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去世21天,国家补贴丧葬费多少?

更新时间:2024-01-01 09:36:07人浏览
问题描述:
你好,我爸去世21天,国家补贴丧葬费多少?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综合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5160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法律分析:丧葬费标准按事故发生地区规定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和生前身份无关,也和收入无关,由于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一样,丧葬费可能也有差异,是由死者直系亲属领取。农村老人过世之后,国家丧葬补贴是800元。农村丧葬补贴,也叫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费,从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共分为以下2种情况:对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未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而过世的人员,会退回其累计缴纳养老保险费用以及国家相对应给予的财政补贴,无相应的丧葬补贴。对过世的已经领取养老金的人员,退回未领完的保险金,并且给予800元丧葬补贴。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十七条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024-01-01 09:33:50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1035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1、丧葬费
依据《北京市统一调整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丧葬补助费开支标准》,从2009年1月1日起,北京市实行丧葬补助费包干使用办法,不分职务级别,将职工丧葬补助费的开支标准从800元调整为5000元,同时取消遗体告别费用报销和直系亲属来京办理丧事路费补助。
2、抚恤金
根据《关于北京市机关在职及离退休、退职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办法的通知》,自2011年8月1日起,北京市机关(含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下同)工作人员及离退休、退职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调整为:
因公牺牲人员的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0倍加本人生前 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基本退职生活费;病故人员的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 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基本退职生活费。法律依据:《北京市统一调整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丧葬补助费开支标准》从2009年1月1日起,北京市实行丧葬补助费包干使用办法,不分职务级别,将职工丧葬补助费的开支标准从800元调整为5000元,同时取消遗体告别费用报销和直系亲属来京办理丧事路费补助。
《关于北京市机关在职及离退休、退职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办法的通知》自2011年8月1日起,北京市机关(含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下同)工作人员及离退休、退职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调整为:
因公牺牲人员的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0倍加本人生前 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基本退职生活费;病故人员的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 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基本退职生活费。
2024-01-01 09:34:06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5763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2020年关于丧葬费的标准为当地上一年度(或前12个月)职工6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由逝者直系亲属领取,如没有直系亲属,则视情况由组织安葬的人或组织领取,需要开具相关证明。对于职工来说,因工死亡的丧葬费一般各地都是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个月工资,多数地方是一次性予以支付的。对于工伤死亡的员工,应当由用人单位发放丧葬费。如果是退休员工,则应当由养老保险基金发放。
法律依据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2024-01-01 09:36:07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丧葬费的法律规定
丧葬费的法律规定
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是赔偿给死亡的被侵权人的两笔费用,这两笔费用所发挥的救济功能有所不同。丧葬费是为火化、安葬被侵权人所支出的相关必要费用;而一次性抚恤金主要是
劳动法
人浏览
病故丧葬费一般是在半个月到账。另外,丧葬费在各地标准都是不一样的,一般是一次性补助6个月基本退休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丧葬费如何继承
丧葬费如何继承
丧葬费不属于遗产,一般情况下不能被继承,丧葬费是指用于职工因工死亡或因工残废退职后死亡时丧葬事宜的一次性费用,但是丧葬费
继承
人浏览
医疗事故丧葬费赔偿范围有哪些
医疗事故丧葬费赔偿范围有哪些
严重的医疗事故是可能会出现人员死亡的情况,这样的话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就包括了丧葬费。所以下面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医疗事故丧葬费赔偿范围有哪些的相关知识。希望
医疗事故赔偿知识
人浏览
丧葬费赔偿
丧葬费赔偿
交通事故-丧葬费赔偿-计算(一)丧葬费的概念丧葬费,是指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受害人家属为处理死者的丧葬等后事而需支付一定的费用,有相关责任人按照一定的标准对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
人浏览
您好,您能详细说一下嘛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2021年丧葬费标准
2021年丧葬费标准
我们都知道在员工或者公职人员死亡除了赔偿相应死亡补偿金之外,还需要支付相应的丧葬费,这也是我国法律规定赔偿的项目之一,那么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解答2018年丧葬
劳动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丧葬补助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中央国家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执行所在地的标准。除治丧委员会必要的办公费用,举行追悼会租赁礼堂和以单位名义赠送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一般是分配给丧葬费实际支出者。丧葬费是社保部门或单位对死者家属处理殡葬事宜的补偿,丧葬费的发放应本着谁支付谁所有的原则处理。政府以及工作单位下发的丧葬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失地农民丧葬费一般会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丧葬费是指用于死亡或残废退职后死亡时丧葬事宜的一次性费用。法律依据:《最高人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丧葬费的计算方法一般如下:丧葬费的计算是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6。员工因工死亡的,近亲属可以领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丧葬补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要看哪方面的补贴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老人去世丧葬费由支付其丧葬费用的亲属进行领取。丧葬费是对死亡人员丧葬的补助费用,应用于死亡人员的丧葬事宜。一般用于逝者服装、整容、遗体存放、运送、告别仪式、火化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会见的时间不受限制。会见的规定:1、辩护律师到看守所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看守所在查验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后,应当及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国家规定实习期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但顶岗实习一般为6个月。实习期指在校学生通过参加工作,提高其自身价值的时间或过程,属于学校教育范围,不是试用期。试用期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应该向当地的警方进行报警进行查处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建议直接到当地的社保中心查询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