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家庭不和,起诉离婚,男方未同意,在这种情况下女方能否开始新的恋情,是否你能构成重婚罪

更新时间:2019-04-04 11:47:36人浏览
问题描述:
因家庭不和,起诉离婚,男方未同意,在这种情况下女方能否开始新的恋情,是否你能构成重婚罪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2043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你好,
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
2019-04-04 11:26:36
民事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7282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离婚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 离婚解决是否离婚、孩子抚养权及财产分割三个问题: 如果双方对上述问题协商一致,可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 如果协商不成,直接上人民法院起诉离婚。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孩子的抚养权:二岁以内一般给母亲,2岁-10岁考虑到孩子的抚养情况和双方的经济条件,10岁以上考虑孩子的意见。
孩子的抚养权及抚养费,一般是对方月收入20%-30%,除非对方愿意一次性全部支付,法院判决是按月支付。 财产;领取结婚证是划分是否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时间,但并不是必然的,还需要从资金来源来分析。
2019-04-04 11:32:12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1422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起诉离婚后,关于子女的抚养问题: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重大疾病或者其他不良恶习的,可随父方生活;
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3、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4、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5、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6、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行准许。
2019-04-04 11:45:14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6525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关于重婚罪的取证,你先认识一下什么是重婚罪。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 如果你想对你丈夫的重婚取证,一方面是可以从你丈夫自己承认的事实作为证据,还有就是他们的结婚证,结婚照等都可以作为证据。你可以请律师帮忙取证。
2019-04-04 11:47:36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女方与他人通奸导致怀孕,男方可否提出离婚?
女方与他人通奸导致怀孕,男方可否提出离婚?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女方因通奸怀孕与男方能否提出离婚的批复》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男方提出离婚时,如婚后通奸怀孕的事实为女方所不争执或经查明属实,则法院应该受理,
离婚纠纷
人浏览
重婚离婚涉及的问题较多,例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重婚行为问题的批复》:重婚是有配偶的人再与第三者建立夫妻关系,有配偶的人和第三者如已举行结婚仪式,这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父母包办婚姻男方能起诉离婚吗
父母包办婚姻男方能起诉离婚吗
父母包办婚姻男方能起诉离婚,法院会认定双方感情破裂,判决离婚。诉讼离婚是指夫妻双方就是否离婚或者财产的分割、债务的分担、
离婚
人浏览
男方不能发生性行为,女方能要求离婚吗?
男方不能发生性行为,女方能要求离婚吗?
http://www.lawtime.cn法律快车网案例:女护士小章,结婚后发现丈夫王某生理上有缺陷,不能发生性行为。小章提出离婚,王某却不同意,请问男方不能发
离婚条件
人浏览
女方怀孕,男方可否要离婚?
女方怀孕,男方可否要离婚?
女方怀孕,男方可否要离婚?答: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男方是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如果女方提出离婚的除外。
离婚条件
人浏览
离婚有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离婚解决是否离婚、孩子抚养权及财产分割三个问题:如果双方对上述问题协商一致,可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如果协商不成,直接上人民法院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女方过错能起诉离婚吗
女方过错能起诉离婚吗
女方过错能起诉离婚。只要有证据证明双方感情确已破裂,法院应判决离婚。因为夫妻感情破裂,是离婚案件中法官判决离婚的重要依据
离婚
人浏览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买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1、离婚可协议或诉讼离婚。协议离婚在户口所在地做离婚登记,诉讼离婚可在对方户籍所在地法院,对方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可在对方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2、协议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1、对外没有以夫妻相称的,不是重婚的,属于非法同居关系,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则应当赔偿另一方;协商不成,起诉处理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离婚财产怎么分配
北京离婚财产怎么分配
北京离婚财产的分配:北京夫妻双方离婚,财产分割可以由双方共同商议。双方协商不成,可以进行起诉,法院会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分割财产。夫妻共同财产的,一般会平均分配。
婚姻家庭
人浏览
涉嫌重婚罪 【如满意请采纳】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诈骗罪坐牢可以离婚吗
诈骗罪坐牢可以离婚吗
诈骗罪坐牢可以离婚。夫妻一方服刑期间,另一方可以提起诉讼离婚;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没有继续维持的可能,经法院调解,坚持离婚,法院按照相关法律,应判决准予离婚。
婚姻家庭
人浏览
双方都涉嫌重婚罪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婚两个孩子是可以判给一个人的。夫妻离婚两个孩子抚养权判决原则是: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协议不成的,由法院按照最有利于未成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分居五年离婚可以分财产吗
分居五年离婚可以分财产吗
分居五年离婚可以分财产。按照法律规定,离婚时财产分割,由双方协商解决,双方不愿协商或协商未果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照法律规定以及当事人双方的情况,依法
婚姻家庭
人浏览
起诉离婚的传票给被告。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用传票传唤当事人。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外地的,应当留有必要的在途时间。如果不能送达被告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领结婚证需要人事档案吗
领结婚证需要人事档案吗
领结婚证不需要人事档案。领取结婚证需要的证件是本人和对方无禁止结婚的血缘关系的声明;男女各自的身份证、户口簿;本人无配偶的签字声明以及3张2寸近期半身免冠彩色合
婚姻家庭
人浏览
离婚诉讼费用一般是10元至50元不等的诉讼费,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具体根据案件诉讼请求的金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到处宣传别人出轨违法吗
到处宣传别人出轨违法吗
到处宣传别人出轨违法。到处宣传他人出轨是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对于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出轨的,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自然构成侵权。直接影响个人名誉。受害人可以要求对
婚姻家庭
人浏览
单方面离婚的,儿女不满两周岁的以让母亲直接抚养孩子为原则,将抚养权判给母亲;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判决离婚后民政局会显示离婚吗
判决离婚后民政局会显示离婚吗
判决离婚后民政局不会显示离婚。人民法院没有义务主动通知民政部门,双方是否被判决离婚。更改民政局的婚姻状况,双方当事人需要携带有关证件,前往当地街道办事处或者公安
婚姻家庭
人浏览
起诉离婚需要的资料结婚证等。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根据《民法总则》规定,监护权的变更情形:(一)现有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或者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而要求变更监护人的;(二)申请变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可以委托律师起诉,要求变更抚养关系。具体致电面询。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