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要我银行卡,说填了我名字,转一笔钱过来,然后在给他

更新时间:2023-10-03 14:36:08人浏览
问题描述:
我朋友要我银行卡,说填了我名字,转一笔钱过来,然后在给他
1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3352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可以找他要求他归还,如果不归还涉嫌诈骗
2023-10-03 14:36:08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建议可先报警处理解决一下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银行内部人员跟客户有转账记录要罚多少款?
银行内部人员跟客户有转账记录要罚多少款?
银行内部人员跟客户有转账记录,若是属于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情形的,银行会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二十万元
其他
人浏览
您好可以报警也可以起诉要求对方返还你的款项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往注销的银行卡打钱能打过去吗
往注销的银行卡打钱能打过去吗
往注销的银行卡打钱不能打过去,因为银行卡注销之后就废止了,个人申领银行卡,应当向发卡银行提供公安部门规定的本人有效身份证
债权债务
人浏览
法律分析:正常情况下我们首先应该与银行进行联系,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在银行人员的帮助下联系到该卡号的人员,并且进行合理的沟通,一般的时候那个人都会把钱还给我们的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恋爱期间双方的金额来往通常情况下是赠与,另有约定的除外
全部5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相关事宜,属违法行为,建议直接报警处理。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是通过什么方式给到对方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可以起诉解决,要求归还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重点是以谁的名义贷的款就需要谁去还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可以,而且是必须补办。户口本丢失,一般要求户主带上其身份证原件到户口所在地户籍部门申请补办的,户主若忙可以写上委托证明,让户员带上其身份证原件,委托证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1、你是查询了银行官方客服确认银行卡被冻结,还是有人发短信告诉你银行卡被冻结?2、如果确实是被冻结了,那么只有耐心等待警方查案,你可以使用其余的银行卡。3、如果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对被起诉的情况,您应积极应对以保护自身权益。需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限制内提交答辩状和相关证据,并确保准时参加庭审以阐述个人立场。若不及时应对,可能会对个人信用和财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老师私自补课是违法的。教育局明确规定,在职教师不能在假期私自对学生补课,教师的休息权、参加培训权等权利在假期里要得到维护。开办个人补习班必须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申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可以不去,但需遵循学校规定和法律规定。从法律角度来看,学校不得强制学生补课,除非符合特定条件,如高三学生且遵循“三愿”原则。若学校强制补课,可能违反了《中华人民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您好,须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这种情况也只有通过起诉了。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假的会议或活动不应参与。从法律角度看,参与虚假活动可能涉及欺诈等违法行为。若收到可疑邀请或信息,请立即停止参与,必要时咨询法律专家。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