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贼货会有什么罪行?

更新时间:2023-09-06 18:56:05人浏览
问题描述: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贼货会有什么罪行?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8198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可以直接报警处理
2023-09-06 18:54:05
综合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8601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您好,情节严重的可以报警处理
2023-09-06 18:54:11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8001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您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2023-09-06 18:56:05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收赃不知情的怎么定罪
收赃不知情的怎么定罪
由于一些人的法律意识淡薄,为了兄弟情谊,帮助兄弟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等行为是要构成刑事犯罪的。那么,收赃不知情的怎么定罪?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
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
人浏览
收购盗窃赃物的行为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具体的量刑标准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诈骗会收到怎样的处罚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诈骗会收到怎样的处罚
当事人确实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诈骗行为的,一般不会构成诈骗罪,不需要承担刑事处罚。但如果在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诈骗的,构
刑事辩护
人浏览
【案例】自称不知情收购赃物怎么量刑?
【案例】自称不知情收购赃物怎么量刑?
废品收购人员,明知收购的是赃物依然收购,将被视为销赃罪。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但是,如果收购人员不知道,是不是就可以法外开恩呢?近日,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的于振杰律师
刑法案例
人浏览
买了别人偷来的电动车不算盗窃,但是如果当事人明知道该电动车是犯罪所得的车,则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则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法律依据: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知情不报具体是什么罪
知情不报具体是什么罪
行为人明知对方是犯罪分子,不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且有帮助犯罪分子逃匿或者进行包庇的,会构成窝藏、包庇罪。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
刑事辩护
人浏览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交通违章一般要在违章所在地处理,去车管所进行确认领取确认书,然后去制定银行交上罚款。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一、非农业户口转农业户口有下列情况可以办理:1、2003年10月以后双户籍制,可迁回原籍;2、结婚,一方为农业户口,另一方为非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可迁到农业户口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不当得利诉讼费: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退休人员取暖费一般由退休人员所在单位发放。发放标准一般根据职工的职务及相对应的住房控制面积标准确定采暖费发放额度。或者是根据各省市退休人员取暖费的统一标准来给退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