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工伤死亡赔偿..家里有妻子两个女儿和老母亲.这种情况应该怎么赔呢

更新时间:2019-03-17 01:43:43人浏览
问题描述:
40工伤死亡赔偿..家里有妻子两个女儿和老母亲.这种情况应该怎么赔呢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民事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1591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后其直系亲属可领取的工伤保险金。
不过工伤死亡后的赔偿金不属于遗产。
第三条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2019-03-17 01:26:30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2097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
(一)项、第
(二)项规定的待遇。
2019-03-17 01:33:08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448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是精神损害抚慰金,对死者亲属的精神抚慰,不是赔偿给死者的,故不属于遗产,不被继承。
一、从死亡赔偿金和补偿费性质上看。死亡赔偿金和因公死亡补偿费,是在公民死亡以后由死者以外的个人或者单位给予的赔偿和补偿。按照法律规定,职工因公死亡所得的各项赔偿款,是对死者近亲属的安抚,其性质不属于死亡公民的遗产,不能按遗产分配,应该由其近亲属平均分割。
二、死亡赔偿金和补偿费不是遗产。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可以依法转移给他人的个人合法财产。我国《继承法》第三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有价证券和履行标的为财物的债权等)。公民死亡的时间是划定遗产的特定时间界限,是公民在死亡后才发生的,而不是公民在死亡时所遗留的,因此不是遗产。同时,公民只有在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前提下才能通过行使一定的民事行为,取得财产所有权或其他合法债权,而丧葬费和抚恤金是公民所在单位在公民死亡时才给付的,不是基于公民死亡前的民事行为而取得的。
2019-03-17 01:43:43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0654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工伤导致死亡怎么赔偿:应当按照工亡的标准进行赔偿。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 )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
(一)项、第
(二)项规定的待遇。
  第四十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2019-03-17 01:37:01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工伤死亡怎么赔偿
工伤死亡怎么赔偿
劳动者在工作中死亡的,在经过了工伤死亡认定后,其家属就能获得工亡赔偿。那么工伤死亡怎么赔偿?哪些情形有工伤死亡赔偿?下面由法律快车的小编在本文详细介绍。工伤死亡
工伤死亡赔偿
人浏览
《婚姻法》第19条规定的夫妻约定属于共同所有的财产为约定的夫妻共同财产。约定夫妻共同财产既可以是法定共同财产,也可以是法定个人财产。对于是夫妻个人财产还是夫妻共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伤死亡如何赔偿
工伤死亡如何赔偿
工伤死亡应如何赔偿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
工伤死亡赔偿
人浏览
工伤导致死亡怎么赔偿:应当按照工亡的标准进行赔偿。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伤死亡的赔偿
工伤死亡的赔偿
工伤死亡的赔偿依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
工伤死亡赔偿
人浏览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关于工伤死亡赔偿
关于工伤死亡赔偿
关于工伤死亡赔偿依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
工伤死亡赔偿
人浏览
职工工伤死亡后,就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分配,不同的亲属有不同的比例,区分在配偶、孤寡老人等。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死亡赔偿金的分配原则】:分配主体为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权利人。由于死亡赔偿金的性质是财产损害赔偿,其内容是对死者家庭整体预期收入的赔偿。因此,赔偿权利人首先是指与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意外工伤死亡怎么赔付
意外工伤死亡怎么赔付
劳动者因为意外死亡构成工伤的情况下,近亲属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另外,伤残
劳动纠纷
次播放
一、丧葬补助金标准: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二、供养亲属抚恤金1、按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2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伤死了赔付多少钱
工伤死了赔付多少钱
1、丧葬补助金为六个月的当地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因此每年金额不同。2、通俗一点讲,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赔偿20年工资,标
劳动纠纷
次播放
工伤导致死亡怎么赔偿:应当按照工亡的标准进行赔偿。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伤残赔偿金是多少
伤残赔偿金是多少
1、60周岁以下的人=伤残等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20年2、60周岁以
劳动纠纷
次播放
可以协议分割住房产权,如竞价,或卖掉住房分钱等,达不成协议,可以到法院提出诉讼。如:《婚姻法》司法解释二规定:第二十条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中的房屋价值及归属无法达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伤死亡赔偿多少钱
工伤死亡赔偿多少钱
工伤死亡赔偿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丧葬补助金。丧葬补助金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六倍。第二、供养亲属抚恤金。这是
工伤赔偿
次播放
没签订劳动合同工伤死亡赔偿金怎么算
没签订劳动合同工伤死亡赔偿金怎么算
没签订劳动合同工伤死亡赔偿金和签订劳动合同的计算方式是一样的,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职工因工
损害赔偿
人浏览
意外死亡的保险赔偿金,分配流程:《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上班路上身亡工伤认定怎么赔偿
上班路上身亡工伤认定怎么赔偿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
损害赔偿
人浏览
死亡赔偿金作为对死者未来可期待收入的补偿,不是遗产,不能继承,但可以参照《继承法》分割遗产的原则加以合理分配。死亡赔偿金原则上可参照《继承法》的规定进行分配。死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