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的社保离职后断缴两个月可以补缴吗?

更新时间:2023-07-22 01:12:05人浏览
问题描述:
您好,我的社保离职后断缴两个月可以补缴吗?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0526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社保断交了两年能补交,但灵活就业人员只能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从参保之月起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得向前补缴;职工医保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参保人员停保或断保后,续保时可补缴停保或断保期间的医疗保险费,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2023-07-22 01:11:07
综合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6690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社保离职后停缴会有影响。分别有以下影响:
1、养老保险。只要能够缴纳满15年就可以在退休之后领取养老金,就算你没有缴纳满15年后续也是可以一起补全。
2、医疗保险。
停缴这个期间是不能够使用医疗保险给你带来的优惠政策或者是补贴政策的,只有在你继续缴纳费用的时候才能够继续享受这个待遇。并且因为医疗保险是需要连交的,你交的越久报销比例才会越高。
3、失业保险。失业保险金的话可能很少有人去申领因为这个过程十分的麻烦,能够领到的钱也不多,还不如直接再找一份工作来得好。
4、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的缴纳要求没有提到年限的问题,但停缴会导致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5、生育保险。生育保险的使用要求可是必须要交满6个月以上,并且额度足够。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第四十六条 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
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2023-07-22 01:11:30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5713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法律分析:可以补缴也可以不补缴。第一,断交一个月,是允许进行补缴的。因为辞职或是离职,导致中间断交一个月,这对于社保累计年限的计算,是没有影响的,到了新的用人单位,可由新的用人单位协助办理续交手续,断缴的一个月,也可以由用人协助办理补缴或是自己去社保部门办理补缴,办理补缴时需要离职证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2023-07-22 01:12:05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社保费用补交
社保费用补交
依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且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
劳动法
人浏览
社保断了一个月能补交。需要由参保人向参保地提出补缴申请;然后到所在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审核通过后到街保中心办理补缴业务;银行缴费即可。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在我国关于社保补缴最多有几个月
在我国关于社保补缴最多有几个月
补缴社保的时间一般最多是三个月。对用人单位新发生欠缴的社会保险费,自欠缴之日起至用人单位申报补缴成功的前一日止,根据其欠
劳动法
人浏览
补交社会保险的规定
补交社会保险的规定
补交社会保险的规定从今年3月1日起,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但是未达到规定缴费年限的本市城镇参保人员可以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直到补足所"欠"年限,再享受社保待遇
社会劳动保险
人浏览
社保补缴办理流程
社保补缴办理流程
社保补缴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社保有几个月没有正常缴纳,之后又将这些月份的社保补缴上。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社保补缴办理流程。各地区不同的补缴时间,办理流程可能
劳动法
人浏览
可以。断缴一个月是可以补交的。需要由参保人向参保地提出补缴申请;然后到所在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审核通过后到街保中心办理补缴业务;银行缴费即可。社会保险是指一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社保能补交一年前的吗?
社保能补交一年前的吗?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社保可以补交一年前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
劳动法
人浏览
要求单位补缴社保有时间限制吗?
要求单位补缴社保有时间限制吗?
核心提示:要求单位补缴社保有时间限制吗?员工主张用人单位为其补缴各项社会保险费,是具有强制性的,不应受到时效的限制。主张这项权利不仅是劳动者的“私权”,同样也是
劳动法
人浏览
社保断缴随时可以补缴,建议到当地的社会管理中心进行补交申请。用人单位补交应当由单位出具书面申请,陈述补交的事实及理由,向所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补交手续。法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职工社保断交三年应当及时进行补缴,如果不补缴会导致重新计算缴纳时间。补缴之后对社保和享受医保等国家福利是不影响的。因为用人单位原因断交的,由用人单位为其补齐。法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 这种情况建议咨询社保机构为宜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可以接着缴社保,办退休的时候在补缴C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医保断交一般超过三个月就不能补缴了,只有从头开始计算年限,个人应当加快补缴。如果是用人单位的原因造成医社保中间断了,劳动者可以联系用人单位、要求补齐保险、拒绝补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您好!可以咨询下当地的社保机构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注销残疾证由本人或亲属持相关证件到当地残联申请,符合条件审查合格后,将会收回《残疾证》并注销作废。精神残疾因本人康复而注销:残疾人到县级残联指定的县级(含县级)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补办护照般需要大概15个工作日,体的补办时间还得咨询办理地公安部门出入境管理部门为准。中国公民出境入境,应当依法申请办理护照或者其他旅行证件。法律依据:《中华人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建议慎重处理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办理双女户证明一般在镇计生办办理。必须携带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小孩准生证、出生证和节育证,到当地村委会出具双女证明,再到镇计生办办理。法律依据:《中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