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级确定,工伤认定,经济补偿劳动争议案件须劳动仲裁是讼诉前置程序吗?

更新时间:2019-04-01 15:22:51人浏览
问题描述:
职级确定,工伤认定经济补偿劳动争议案件须劳动仲裁是讼诉前置程序吗?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综合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2632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第一步,工伤认定程序
1.发生工伤后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单位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的,职工必须在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的申请。
2.劳动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后,劳动部门可以根据情况依法决定是否受理。
如果劳动部门受理了申请并在60日内作出了工伤认定结论。
第二步,工伤受理的行政诉讼程序
1.劳动者对劳动部门不受理工伤认定不服的,可以在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或者在3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劳动部门受理其工伤认定的申请。
2.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诉讼一审的审判期限为3个月。
3.任何一方不服一审判决,可以在15日内提起上诉。行政诉讼二审的审判期限为2个月。
二审的判决结果,可能是支持职工的诉讼请求(即判决由劳动部门受理工伤认定也可能判决驳回职工的诉讼请求,此时劳动者的工伤维权程序结束。
第三步,工伤认定程序
第四步,确认劳动关系的仲裁程序
第五步,确认劳动关系
第六步,工伤认定行政复议程序
第七步,工伤认定行政诉讼程序
第八步,劳动能力鉴定
第九步,工伤赔偿劳动仲裁程序
第十步,工伤赔偿诉讼程序
第十一步,工伤赔偿执行程序
2019-04-01 14:56:18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3101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人社部《工伤认定办法》及相关规定,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程序怎样走及要提交下列材料:
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三、本人身份证或者社保卡;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还应当分别提交相应证据:
(一)职工死亡的,提交死亡证明;
(二)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提交公安部门的证明或者其他相关证明;
(三)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提交公安部门、证明或者人民法院裁定、判决书;
(四)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或者人民法院裁定书;
(五)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提交医疗机构的抢救证明;
(六)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提交民政部门、公安机关、见义勇为或者其他相关部门的证明;
(七)属于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转业、复员军人,旧伤复发的,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及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对旧伤复发的确认。
2019-04-01 15:00:31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5157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关于申请劳动仲裁的程序: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一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1)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3)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申请之后就是立案,然后会进行调解,不能条件的再开庭审理,最后做出裁决。
2019-04-01 15:22:51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0403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仲裁和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两种不同的途径,但是我国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劳动纠纷会需要先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然后才能到法院去起诉,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情形。在例外情形下,发生劳动纠纷时可以不必去劳动仲裁,可直接去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仲裁和诉讼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处理纠纷的机构,仲裁是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仲裁,而诉讼则是在人民法院审理。
  劳动仲裁不能在法院仲裁。
  对于必须先仲裁的劳动纠纷,在劳动仲裁机构仲裁后,若是对仲裁的结果不满意,劳动者可以再到人民法院去起诉。
2019-04-01 15:18:40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申请撤销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与劳动争议诉讼竞合时的处理
申请撤销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与劳动争议诉讼竞合时的处理
「案情」杨某与某房地产公司发生劳动争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008年7月25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之规定作出仲裁裁决。
劳动争议
人浏览
你好,是这样的,这个是必经2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申请撤销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与劳动争议诉讼竞合
申请撤销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与劳动争议诉讼竞合
「案情」杨某与某房地产公司发生劳动争议,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008年7月25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之规定作出仲裁裁决。
仲裁裁决撤销
人浏览
需要有证据证明不是你主动辞职而是被公司辞退,有证据的话可以要求公司支付三个月的经济补偿金。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争议纠纷仲裁如何确定管辖
劳动争议纠纷仲裁如何确定管辖
劳动争议纠纷仲裁,由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所在地仲裁委员会管辖。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
其他
人浏览
第一步,工伤认定程序1.发生工伤后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单位未按规定提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仲裁纠纷的被告单位有起诉权吗
劳动仲裁纠纷的被告单位有起诉权吗
劳动仲裁纠纷的被告单位有起诉权。当事人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
其他
人浏览
劳动仲裁裁决书下来后,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裁决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第四十八条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1.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范围有哪些
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范围有哪些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
劳动纠纷
次播放
劳动争议仲裁效力怎么认定
劳动争议仲裁效力怎么认定
在认定劳动争议仲裁效力时,由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所以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
劳动纠纷
次播放
劳动者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
其他
人浏览
按照《劳动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务合同纠纷劳动仲裁吗
劳务合同纠纷劳动仲裁吗
劳务合同纠纷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发生纠纷时应由合同法进行调整,当事人应当直接向法院起诉。而劳动合同发生纠纷时才必须先行劳
合同纠纷
次播放
劳动仲裁时效中断情形
劳动仲裁时效中断情形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该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
劳动纠纷
次播放
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
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
其他
人浏览
你好,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国家授权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每一个仲裁委员会都有一定的管辖范围,即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