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学校超市询问收不收现金违法吗?

更新时间:2023-06-05 09:16:50人浏览
问题描述:
去学校超市询问收不收现金违法吗
2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6070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可以向教育局投诉
2023-06-05 09:16:43
综合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6759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法律分析:违法。国家规定人民币是法定流通的货币,任何单位、商户不得拒收。存在不收现金行为的,应当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 第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
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人民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
从事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发行、流通和回收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2023-06-05 09:16:50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你好,可起诉要求还款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买东西不收现金违法吗
买东西不收现金违法吗
买东西不收现金是违法的。根据《人民币管理条例》中的规定,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可以用于支付我国境内的一切公共和私人债务
其他
人浏览
你好,可起诉要求还款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学校收班费合法吗
学校收班费合法吗
学校与家长协商一致收班费合法。班费不属于国家教育部规定范围内的收费项目,其收支不列入学校财政账目。班费的收取是自愿的,并
劳动法
人浏览
你好,可起诉要求还款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是违法行为。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拒收人民币,拒收人民币会影响人民币在市场上的流通,而阻止、妨碍、损害人民币流通的行为也是违法的,因此拒收人民币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商家拒收现金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消费者发现商家有拒收现金的行为,可以通过消费者权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学校食堂拒收现金是违法的。拒收现金不仅是侵害消费者权益,更是给人民币背后的国家主权权威性带来冲击。消费者如发现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请问是具体什么情况呢?犯了什么违纪的事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为什么收鱼竿你可以让家长取回来C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你具体是什么问题呢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交通违章一般要在违章所在地处理,去车管所进行确认领取确认书,然后去制定银行交上罚款。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若单位没有给员工办理社保的,建议先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收集相关证据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算团员。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