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上不达级,为什么没有医生或者专家签名

更新时间:2018-07-19 07:00:35人浏览
问题描述:
你好!请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上不达级,为什么没有医生或者专家签名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综合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1011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可以自行申请。时效是在受伤后1年内申请工伤认定。
  劳动能力鉴定相关法规:  《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二条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第二十五条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六条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2018-07-19 06:46:32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6757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往往对纠纷处理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二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申请部门不同。  根据新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工伤认定应当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起申请;而劳动能力鉴定则是该向当地劳动保障、人事、卫生行政部门和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所组成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起申请。  
二、审查程序不同。  在发生工伤后,所在单位应当在事故伤害后30天内提出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认定工伤时会根据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申请、医疗工伤诊断书、企业工伤报告等资料,在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而劳动能力鉴定行为则是在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以后,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也可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三、法律效力不同。  当事人对工伤认定结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不提起行政诉讼或申请复议、提起诉讼后被驳回的,工伤认定结论即生效,并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和证明力;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在被司法机关采信后才产生法律效力,否则对当事人无影响。  
四、法律后果不同。  工伤认定结论一经作出,如果认定职工属因工负伤,职工就可以享受报销挂号费、住院费、医疗费、药费等待遇,工伤医疗期还可领取工伤津贴;而劳动能力鉴定主要是对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如果职工伤残等级评定后,则应当停发工伤津贴,改为享受伤残待遇,领取伤残抚恤金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五、救济途径不同。  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途径解决;而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2018-07-19 06:51:59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96332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1、申请人向市政务大厅人社障局窗口申请;


2、市政务大厅人社局窗口审查,符合条件受理;


3、市政务大厅人社局窗口转医疗检查机构进行医学检查,窗口汇总检查意见;


4、市政务大厅人社局窗口组织召开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小组会议提出评审意见;


5、银川市人社能力鉴定委员会召开鉴定会议,作出鉴定结论,劳鉴委主任签发;


6、市政务大厅人社局窗口将结论送达申请人。

2018-07-19 07:00:35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者因工或非因工负伤以及患病后,劳动鉴定机构根据国家鉴定标准,运用有关政策和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手段确定劳动者伤残程度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一种
劳动能力鉴定
人浏览
在完成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后,可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若用人单位拒不支付的,即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伤情鉴定等级
伤情鉴定等级
伤情鉴定等级是指一个人的伤残程度,是根据伤残的严重程度来判定的,一般伤残的等级伤残分为一级到十级伤残,一级伤残最重,十级
损害赔偿
人浏览
劳动能力鉴定的专家是怎样选择的?
劳动能力鉴定的专家是怎样选择的?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卫生专家库由专门的医疗卫生方面的专家组成。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必须经过专家的综合会诊、签署鉴定意见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才能据此作出劳动
劳动能力鉴定
人浏览
什么是劳动能力的复查鉴定?
什么是劳动能力的复查鉴定?
劳动能力复查鉴定是指已经劳动能力鉴定过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在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1年后认为残情发生变化,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复查
劳动能力鉴定
人浏览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可以自行申请。时效是在受伤后1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能力鉴定十级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十级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十级标准:年龄在五十周岁以下的职工受过外伤后,受伤的脊柱患有关节炎并长期伴随着腰痛。腰椎间盘突出但没有做手术
劳动法
人浏览
一、车辆没有年检出事故了保险公司能赔偿吗交强险保险公司可以赔付,商业保险(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及其附加险)不赔。1、车辆逾期不年审出了事故不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可以自行申请。时效是在受伤后1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去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鉴定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要求劳动局到单位调去诊断书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在哪些情况下中介公司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在哪些情况下中介公司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房屋交易中中介公司仅在提供媒介服务时担责,若交易失败非其过错则无需担责。意向金非定金,中介无需双倍返还。中介无过错,无需担责。
信托法律责任
人浏览
你可以申请重新鉴定,但是超过期限了一般劳动局不会受理的,你如果认为确实没有达到这个级别你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提起行政诉讼有可能还没有过时效的,主体要看作出鉴定的时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子女要和父母断绝关系需要支付多少赡养费
子女要和父母断绝关系需要支付多少赡养费
子女要和父母断绝关系需要支付多少标准的赡养费?子女与父母关系不可断绝,赡养义务必须履行。赡养费涉及基本生活、医疗、护理等费用,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数额。
赡养费纠纷
人浏览
你好,如果用人单位认为鉴定不合理的话,在有效期限内是可以要求复查的。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保险合同不签字可以退保么
保险合同不签字可以退保么
保险合同未签字能否退保?一般情况下,未签字合同可能未成立,投保人可要求退保。但具体需结合合同条款和双方行为。已成立合同退保需遵守规定,先了解条款和内部规定,再申
保险合同的解除
人浏览
没有分包合同怎么要回工程款
没有分包合同怎么要回工程款
没有分包合同要怎么要回工程款?无分包合同要回工程款,需搜集施工证据并考虑协商或诉讼。本文还介绍了合同价款约定方式,帮助规避纠纷。无合同工程款处理需冷静合法,收集
工程款追讨
人浏览
校园欺凌主要有哪些行为和行为
校园欺凌主要有哪些行为和行为
校园欺凌涉及推搡、恶语、孤立等多种恶意行为,严重损害受害者身心健康。学校、家庭及司法部门应联手合作,加强法制教育、心理疏导及依法惩处,共同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
校园消费侵权
人浏览
分公司倒闭怎么赔偿员工
分公司倒闭怎么赔偿员工
分公司倒闭时,员工有权获得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和平均工资计算。正式员工和试用期员工均享有此权利。员工可通过协商、投诉、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权。
职工安置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