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对话算合同吗

更新时间:2022-11-27 11:50:34人浏览
问题描述:
微信对话算合同吗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6693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微信对话双方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并且符合合同形式构成要件的算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022-11-27 11:46:28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9680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微信对话算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微信对话以电子数据交换信息,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且能够随时查看调取的,视为书面形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五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2022-11-27 11:48:06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312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微信对话只要满足下列要件的也算合同:
1、微信对话双方行为人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双方的意思表示真实且达成合意;
3、对话约定的内同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并且符合合同形式构成要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022-11-27 11:50:34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借钱微信转账记录算证据吗
借钱微信转账记录算证据吗
微信转账记录当然算证据,微信转账记录属于证据种类中的电子数据。微信转账记录由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明能力较弱,往往还需要...
证据类型
人浏览
微信聊天约定算协议吗
微信聊天约定算协议吗
微信聊天约定算协议,口头协议即口头合同,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规定,订立合同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口头形式,第二种则是书面形
合同法
次播放
微信记录能证明劳动关系吗
微信记录能证明劳动关系吗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能够采用微信上与公司同事的聊天记录来证明劳动关系?在司法实践中,微信记录作为网上聊天记录的一种,也属于存储在网上的文字类电子证据,可以作为证据
劳动法
人浏览
微信聊天记录能立案吗
微信聊天记录能立案吗
微信聊天记录可以立案,但是这只是证据之一,应当补充其他证据和梳理好案件的相关事实。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
合同法
次播放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受理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后一般三至六个月宣判。如果人民法院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般需要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宣判,若是有特殊情况导致延长了的,就可能会超过六个月;如
民事案由
人浏览
关于违约金数额,需仔细查阅贷款合同中的具体约定,通常不应超过实际损失的30%。如果合同里明确标明了10%的违约金,并且没有其他不合理的条款,那么可能需要支付违约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在售楼处交了定金不退的处理方法如下:1、找售房者进行协商;2、如果售房者不退还定金,可以拨打消费者协会电话进行举报;3、在消协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可以找当地的街道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关于违约金标准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要根据当时签订的服务协议来判断,学员的退费原因大抵分为两种,一种是学员自身的原因要退费。二是驾校方的原因;驾校方原因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院通常会支持格式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如果违约金的数额过高或过低,法院会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不超过实际损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没有付清款项的,属于违约行为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如果已经提供了相应服务的,他有权不退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有违约责任的,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这个法律问题需要看你这边的情况,再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解答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