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返还不当得利6000元够罪吗?

更新时间:2022-12-03 13:00:32人浏览
问题描述:
拒不返还不当得利6000元够罪吗?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7225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可以起诉要求返还
2022-08-17 08:20:04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9403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返还
2022-08-17 08:21:48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6016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您好,可以起诉维权的
2022-08-17 08:39:47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5273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不当得利拒不退还的判刑规定是: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2-12-03 13:00:32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不当得利返还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不当得利返还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有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起算。因不当得利返还产生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所以受害人可以在三年之内向法院起诉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相
民法
人浏览
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返还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当得利返还利息标准
不当得利返还利息标准
不当得利返还的利息应当根据受损失人的损失确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
债权债务
人浏览
因为诈骗被刑事拘留的,通常情况下的后果如下:第一、公安机关或检察院若对您亲友限制了人身自由的话,依据法律规定,传唤或拘传一般不能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或拘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当得利返还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不当得利返还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请求返还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有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起算。因不当得利返还产生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所以受害人可以
债权债务
人浏览
你好:可以起诉解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责任是什么
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责任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不当得利侵害了受损失人的利益,但是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有一定的区别。那么,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责任是什么?不当得利多少判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
不当得利
人浏览
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返还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的依据的情况下,一方取得不当利益,而使他方受有损失的事实。根据《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当得利返还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不当得利返还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在实践中如果我们未能及时归还不当得利,由此产生的纠纷应当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处理。那么,不当得利返还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
诉讼时效
人浏览
你好:可以起诉解决看证据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当得利拒不返还的法律后果
不当得利拒不返还的法律后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在银行取钱的时候遇到ATM机器出现故障,机器不停地往外吐钱,我们以此获得的财产就属于不当得利,应当及时归还给银行。那么,不当得利拒不返还的法
民事权利
人浏览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当得利拒不返还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不当得利拒不返还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行为人拒不返还不当得利的,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有:行为人构成侵占罪的,应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
刑事辩护
人浏览
你好,发生什么事情呢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当得利返还属于侵权吗
不当得利返还属于侵权吗
不当得利在事实上也是侵权的行为,因为他人因为不当得利人的行为受到了财产上的损失。那么,不当得利返还属于侵权吗?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是什么?不当得利诉讼时效多久?接
不当得利
人浏览
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是怎样的
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是怎样的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是受益人在履行返还义务时,以返还原物为原则,如果原物返还已不可能,那么应偿还其价额。返还利益包括返还原
债权债务
人浏览
如果后果比较严重的话,可以考虑报警处理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当得利不返还是否构成犯罪
不当得利不返还是否构成犯罪
不当得利不返还会构成犯罪。受损害人有权要求受益人依法返还所得的利益,受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拒不返还财物的,情节严重的,可
债权债务
人浏览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双方有培训协议,则需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