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生育津贴用人单位不给我合法吗?

更新时间:2022-05-29 01:06:39人浏览
问题描述:
你好,生育津贴用人单位不给我合法吗?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89031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您好,申请劳动仲裁
2022-05-29 00:55:47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29905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你好,如果无法协商 申请劳动仲裁
2022-05-29 01:01:58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48520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关于社保纠纷的处理问题看具体情况,如果是用人单位不给你缴纳医社保这方面是可以去仲裁的。
2022-05-29 01:06:39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单位为啥要扣生育津贴
单位为啥要扣生育津贴
单位要扣生育津贴,可能是因为用人单位代扣工资代缴的个人所得税。这需要具体分析。女职工按规定享受产假或者计划生育手术休假期
其他
人浏览
生育津贴是发给个人,单位没有权利扣除,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但是在享受生育津贴的期间,单位是有权拒绝支付工资的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有哪些
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有哪些
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有: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津贴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
其他
人浏览
生育津贴的发放形式主要有三种:1.单位已经为本单位员工参加了生育保险的,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2.单位未为本单位员工参加了生育保险的,生育津贴由单位按照有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生育津贴和工资可否同时享受
生育津贴和工资可否同时享受
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是不可以同时享受的。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津贴
其他
人浏览
您好,申请劳动仲裁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离婚后怀孕流产可以享受产假吗
离婚后怀孕流产可以享受产假吗
我国是比较注重孕妇的福利待遇的,一般妇女怀孕生子是规定有产假的。那么,离婚后怀孕流产可以享受产假吗?以及产假需提供的证件包括哪些?以下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
离婚
人浏览
你好,向劳动部门投诉处理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原先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换单位在符合条件时也是可以领取到的。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二)享受计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女职工生育津贴如何规定
女职工生育津贴如何规定
关于女职工生育津贴的规定为:女职工具有生育享受产假,或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的,可以领取生育津贴。女
其他
人浏览
在合法生育期间,用人单位不再有承担其薪资的义务,转由社保以生育津贴的方式予以支付。因产假期间当事人还应承担社保的个人缴费部分,所以许多单位象征性地发放一定的待遇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未婚生育可以休产假吗
未婚生育可以休产假吗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很多的未婚生子已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在古代没有结婚就生育孩子可能会被人看不起,但是现在社会已经进步了,那些陈旧的观念已经被抛弃,那
结婚
人浏览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
全部7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教师没结婚证能休产假吗
教师没结婚证能休产假吗
结婚后生小孩的,国家是规定了有产假的,而且还能够有一些补贴,对于孕期的女性来说是很重要也很贴心的。但实践中也可能存在未婚先孕的情况。那么,教师没结婚证能休产假吗
结婚
人浏览
您好,详询社保部门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晚婚晚育产假的具体规定如何
晚婚晚育产假的具体规定如何
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了,年轻人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的情侣们选择的都是晚婚晚育,我们国家会给晚婚晚育的小情侣们一些比较不错的福利,甚至他
结婚
人浏览
没结婚能领取生育服务证吗
没结婚能领取生育服务证吗
生育服务证由已婚育妇事实常住地负责发放,其户籍所在地或原常住地必须提供有效证明,对常住地不明确或多处事实常住地的,由已婚育妇的户籍地负责发放,那么没结婚能领取生
婚姻家庭一般规定
人浏览
你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生育津贴公司不给怎么办
生育津贴公司不给怎么办
公司不给生育津贴的,劳动者可以向工会或者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由工会或者劳动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也可以依法申
其他
人浏览
您好,是可以的,您可以与单位进行协商,若是协商不成的,可以提起劳动仲裁。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