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一年前收养了一个小孩,因为手痒的时候孩子比较大了,请问应该怎样解除收养关系?

更新时间:2018-07-11 04:52:07人浏览
问题描述:
亲戚一年前收养了一个小孩,因为手痒的时候孩子比较大了,所以这一年来也没培养出什么感情请问应该怎样解除收养关系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8694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通过诉讼解除收养关系在需要解除的收养关系中,并不是所有的解除都可以通过当事人的协商而解决。如果收养关系当事人对于是否解除收养关系的问题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或者虽然对于解除收养关系取得了一致意见,但是对于有关经济补偿、损害赔偿等具体问题不能统一意见时,任何一方当事人都有权诉请法院予以解决。根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当事人有下述情形之一不能协商一致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1.收养人对养子女不加善待,不尽抚养教育义务,有虐待、遗弃、剥削劳动力等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的收养关系。  
2.收养关系成立后,未成年养子女生父母一方反悔,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法院为保护无过错养父母的合法权益,不应当按照解除收养关系处理。但是,生父母故意泄露收养秘密或有其他不利于收养关系的事实发生,法院可以应该生父母或者养父母的要求解除收养关系。在此情况下,生父母除应当补偿养父母为养子女支付的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外,还应当对侵害养父母监护权的行为负责,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3.养父母一方反悔,或者发现收养的子女有生理缺陷或者其他病症,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般不予支持。但是,生父母在送养时有意隐瞒的,可以予以解除。  
4.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再继续共同生活对双方确实不利,一方坚决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般可准予解除。  对于不利于收养关系的因素是否足以构成解除收养关系的充分根据,由人民法院根据其程度,从保护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利益和其他收养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的原则出发而自由裁量。
2018-07-11 04:41:29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44817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华侨在京解除收养关系如何登记?


一、办理条件:


1、依法在北京市民政局办理收养登记;


2、收养人和送养人或成年被收养人双方同意解除收养关系;


3、养子女年满10周岁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二、办理机构:一方当事人户口所在区县民政局收养登记处。


三、需提交的材料:


1、内地居民户口簿和身份证;


2、境外收养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3、收养登记证;


4、解除收养关系的书面协议一式三份。


四、解除收养关系协议书包括的主要内容:


1、当事人双方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


2、收养关系的成立时间、经过;


3、解除收养关系的原因;


4、解除收养关系后住房及有关财产、生活安排等方面事宜的处理

2018-07-11 04:45:17
综合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6681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除收养关系:  
(一)通过当事人的协议而解除。这种情况需满足的条件是:  
1、须当事人同意。就收养方而言,须得养父母同意,就被收养方而言,养子女已成年时,经养子女同意即可;养子女尚未成年时,须得养子女的生父母或原送养的监护人同意,养子女已有识别能力的,还须征得其本人的同意。  
2、当事人须对财产生活问题已有适当处理,别无争议。协议解除收养可按公证或登记程序办理。公证机关办理解除收养的程序,亦可以分为申请、审查、办证三个环节。当事人达成解除收养的决议后,须到户口所在地的公证机关提出解除收养的申请,并说明要求解除收养的理由。公证人员应对当事人要解除收养的原因及有关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查明解除收养是否出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愿;要求解除收养的理由是否正当合理,有无其他意图;双方对财产和生活问题的处理是否合法等,经审查后,对符合解除收养条件的,就为其办理公证,准予解除。当事人自接到公证书之日起,收养关系即告终止。如果不符合协议解除收养的条件,不予办证,对有关纠纷,可建议当事人依诉讼程序提出请求。  基层政权机关或户籍部门办理解除收养的登记,也要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查,按照协议解除收养的条件,决定是否准予登记。  
(二)通过诉讼程序解除  一方要求解除收养关系而另一方不同意的;或双方同意解除收养关系,但在财产和生活困难方面有争议的,一般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亦可经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处理。人民法院审理收养案件,首先应对当事人进行调解,帮助当事人达成协议;调解无效时,依法判决。  人民法院处理解除收养的纠纷,应当坚持保护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保障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双方的利益,根据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地妥善解决:  
1、养父母和生父母反悔,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查明情况,听取被收养人的意见,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处理。  
2、养父母不尽抚养义务,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应予解除。  
3、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的恶化,再继续共同生活对双方均为不利,一方坚决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般可准予解除。  
4、养父母发现养子女有生理缺陷或者其他病症,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般不予解除。但生父母在送养时有意隐瞒的,可准予解除。
2018-07-11 04:52:07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收养关系能否解除?
收养关系能否解除?
收养是通过法律行为,在当事人之间建立起的一种拟制的血缘关系。这样的关系可以说并不稳定,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收养关系最终都是被当事人解除了的。那从法律角度分析的话
解除收养关系
人浏览
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定程序有哪几种?第一,双方当事人自行协议解除收养关系,入达成协议,可一起到当时办理领养手续的民政部门,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解除劳动关系证明范本
解除劳动关系证明范本
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需写明,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地址;员工的基本信息;解除劳动关系的原因;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
人浏览
收养关系有什么种类?怎样解除收养关系?
收养关系有什么种类?怎样解除收养关系?
收养关系按不同的标准分很多不同的类型,收养关系的解除更不是一句话的事,下面就由法律快车的小编为您介绍关于收养关系有哪些种类以及如何解除收养关系。详情请看以下内容
收养关系
人浏览
解除收养关系后,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能否结婚?
解除收养关系后,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能否结婚?
解除收养关系后,继父母和继子女在法律上已不是父母子女的关系,没有了父母子女间的权利义务的约束,但考虑伦理一般也不宜结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解除收养关系的养父母子女
解除收养关系
人浏览
根据我国收养法的相关规定,收养人和被收养人之间可以依法解除收养关系,但会受到收养人是否成年的年龄限制,那成年养子女与未成年养子女在于收养人解除收养关系方面有哪些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收养孩子的条件
收养孩子的条件
收养孩子的条件:收养人必须是只有一名子女,并且有抚养、教育和保护被收养人的能力;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妇女儿童权益
人浏览
按照收养法的规定,收养孩子时,收养人必须满足下述条件:1.无子女;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4.年满三十周岁。5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除收养关系:(一)通过当事人的协议而解除。这种情况需满足的条件是:1、须当事人同意。就收养方而言,须得养父母同意,就被收养方而言,养子女已成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你好,《收养法》规定收养人应具备哪些条件:   (1)无子女;   (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可以的。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个体户营业执照去哪里年检
个体户营业执照去哪里年检
个体户营业执照年检现已转为网上办理,方便高效。本文详述了网上申报年检流程、所需资料清单,助您顺利完成年检,保障经营合法性。
个体工商户
人浏览
货车没有办营运证保险赔付吗
货车没有办营运证保险赔付吗
货车未办营运证发生事故,保险公司通常不会赔付。营运证是合法凭证,无证经营属违法行为,影响理赔。同时,车主和驾驶员应遵守法规,办理营运证,确保合法经营。
保险纠纷
人浏览
应当持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收养登记证和解除收养关系的书面协议,共同到被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收养登记机关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登记。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们可以帮你写答辩状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退休养老金能领多少年
退休养老金能领多少年
退休养老金领取无固定上限,实际年限受多种因素影响。养老金计算涉及缴费年限、基数、年龄等,计发月数则根据退休年龄确定。了解这些有助于为退休生活做好准备。
养老保险
人浏览
企业法人多长时间才能变更
企业法人多长时间才能变更
企业法人变更时间因办理流程和资料准备而异,通常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法人与负责人职务区别明显,法人变更需准备税务登记证、营业执照等必要资料。
企业法人
人浏览
伤残鉴定多久可以拿结果
伤残鉴定多久可以拿结果
伤残鉴定出结果时间因伤情和鉴定内容而异,简单项目可快速出具,涉及功能障碍的需等待功能稳定。法律规定鉴定人应负责并签名,故意伤害他人将受法律制裁。
人身伤残鉴定
人浏览
财产分割一般多久会判决
财产分割一般多久会判决
财产分割判决时间因案件复杂性和法院工作流程而异,一审通常在六个月内审结,二审则在三个月内。但是特殊情况下,审限可能延长。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