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丢失,被别人捡去,而且被恶意关机了,能不能报警

更新时间:2021-06-02 14:50:08人浏览
问题描述:
手机丢失,被别人捡去,而且被恶意关机了,能不能报警
1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综合法律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4387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这个问题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如果是遗失,那么报警时没有用的,警察不会受理。第二种,如果是盗窃。报警可以立案,不过要达到规定的最低数额。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五百元至二千元为起点。
2021-06-02 14:50:08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手机发票丢了手机还能换吗
手机发票丢了手机还能换吗
消费维权知识
人浏览
当然有用!无论为了自己还是别人都应该报警。一是报警就还有可能找回,不报警就没机会了;二是扒窃不以盗窃数额为定罪标准,你不用担心一个手机立不了案。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有人恐吓我我可以报警吗
有人恐吓我我可以报警吗
有人恐吓可以报警。《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于恐吓的行为人,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
刑事辩护
次播放
邮寄手机丢失,快递公司被判赔
邮寄手机丢失,快递公司被判赔
大学生小杰邮寄的手机丢失后,要求快递公司赔偿财产损失1600元。而快递公司则以“包裹并未保价”为由,只愿按所收资费的5倍赔偿。经审理,成都中院撤销了一审法院“快
货运合同知识
人浏览
华商报:丢了钱包为何不敢认领?
华商报:丢了钱包为何不敢认领?
2007年12月21日,在一长途汽车上,殷文碧女士捡到了一个装有一千余元现金和相关证件的钱包。在接下来的8天时间里,她通过拨打钱包内一电话本上的34个电话,终于
公司资信调查报告
人浏览
当然有用!无论为了自己还是别人都应该报警。一是报警就还有可能找回,不报警就没机会了;二是扒窃不以盗窃数额为定罪标准,你不用担心一个手机立不了案。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物品丢失能立案吗
物品丢失能立案吗
物品丢失一般不能立案,但如果拾得遗失物的人拒不归还,数额较大的会构成侵占罪可以立案,一般会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
刑事辩护
次播放
犯罪的时候是未成年人,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封存犯罪记录。但是犯罪记录封存不是消灭,而是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根据《产品质量法》规定,缺陷产品造成财产损害不包括对缺陷产品本身的损害。缺陷产品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恢复原状或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可以报警处理,
全部4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再婚后离婚有抚养继子女的义务吗
再婚后离婚有抚养继子女的义务吗
再婚后离婚,继父母通常无抚养继子女义务。若形成实际抚养关系,则继父母需承担抚养责任。离婚后继父母不再承担抚养义务,但可保持联系。
再婚
人浏览
可立即报案,公安机关会采取措施。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盗窃几只鸡鸭怎么判刑
盗窃几只鸡鸭怎么判刑
盗窃几只鸡鸭的判刑依据盗窃数量、情节等综合考虑。一般案件适用简易程序,但复杂情况或异议则适用普通程序。还有其他疑问直接登录法律快车官网查询。
盗窃罪
人浏览
可通过诉讼途径进行维权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迫离职证明需要盖章吗
被迫离职证明需要盖章吗
被迫离职证明必须加盖公司章,否则将不具有法律效力。离职证明的法律依据来自《劳动合同法》,具有多种实际用途,如证明劳动关系解除、办理社保转移等。
解除劳动关系
人浏览
这个事情,请多协商多沟通吧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婚内强奸构成强奸罪吗
婚内强奸构成强奸罪吗
婚内强奸理论上可能构成强奸罪,但实践中认定和定罪面临多重挑战。司法实践中,证据收集、社会观念、刑事政策等因素均影响定罪。
婚内强奸
人浏览
你好需要结合具体的原因确定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农村办营业执照去哪里办
农村办营业执照去哪里办
农村办营业执照需前往当地工商局,提交真实材料并遵守法规。营业执照是合法经营凭证,具有法律效力,需妥善保管。来法律快车,你的法律小助手为你解答!
营业用房
人浏览
劳动合同影响应届生身份。签订劳动合同后,表示已经拥有了工作,不再是学生的身份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签了三方协议,只能代表学生的就业意向,不能代表已经产生了用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被迫离职离职证明怎么写
被迫离职离职证明怎么写
被迫离职时,离职证明应详细列明基本信息、离职原因、工作表现及安置步骤,并加盖单位公章。赔偿金计算依据工作年限,按经济补偿的两倍支付。掌握法律知识有助于规避风险,
辞职
人浏览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按照生效的二审判决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根据具体收益计算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可以签订协议,明确归属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