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是不是只可以按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来赔付,有没有什么法律条例之类的参考

更新时间:2018-09-24 14:52:09人浏览
问题描述:
我朋友的爸爸前几天在单位工作期间去世了(那天单位安排24小时值班工作,单位也清楚他爸爸身体不好,当时晚上就他一个人),第二天是有人去换班的时候撬门进去才发现人已经去世了,我朋友他妈妈打电话到单位问情况都不告诉她。单位的人叫了120送去医院,期间也没有人通知家属。现在就赔偿这方面的问题,我想知道第一: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是不是只可以按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来赔付,还是可以按江苏省的来算;第二:由于工作单位明知职工身体不好还安排长时间工作的不合理而导致职工死亡的,有没有什么法律条例之类的参考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6095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抚养费,但抚养费只是针对死者未成年子女的费用。《工伤保险条例》第五章工伤保险待遇中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
(一)项、第
(二)项规定的待遇。
2018-09-24 14:31:12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45719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标准工作时间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职工从事工作或者劳动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称《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以下称《规定》)对此都分别作了明确的规定。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1995年3月修订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三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两者看似相互矛盾,但后者完全符合《劳动法》关于工时概括性和原则性的规定,并且从1997年5月起,在工作时间的计算上,一律以每周工作40小时间为基础。
  同时为维护劳动者休息权利,《劳动法》第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职工工作时间。因特殊情况和紧急任务确需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劳动法》第四十一条对延长劳动时间也作出:“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劳动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劳动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的规定。
2018-09-24 14:33:34
劳动纠纷律师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5679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丧葬补助费,救济费等款项。 《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工人与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付给丧葬补助费,其数额为该企业全部工人与职员平均工资两个月;北京市财政局、劳动与社会保障局2009年1月23日颁布的 《关于调整我市职工丧葬补助费开支标准的通知》规定,市实行丧葬补助费包干使用办法。
不分职务级别,将职工丧葬费的开支标准一律调整为5000元,发给死亡职工家属统筹用于有关装殓(如:服装、整容、遗体存放、运送、火化、骨灰盒、存放埋葬等)和遗体告别(如:租赁礼堂、花圈、遗像放大)等项费用开支。
我市今后不再执行遗体告别费用报销和直系亲属来京办理丧事路费补助等相关规定。 《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二十三条 工人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退职养老后死亡时或非因工残废完全丧失劳动力退职后死亡时,根据劳动保险条例第十四条乙款的规定, 除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付给本企业的平均工资二个月作为丧葬补助费外,并按下列规定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一次付给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其供养直系亲属一人者, 为死者本人工资六个月;二人者,为死者本人工资九个月;三人或三人以上者,为死者本人工资十二个月。
2018-09-24 14:52:09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从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看地方性法规制定的随意性
从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看地方性法规制定的随意性
从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看地方性法规制定的随意性[旷继东]/从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看地方性法规制定的随意性作者:旷继东一、需说明的问题声明:1、本文不具有统计学的
经济仲裁论文
人浏览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是什么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是什么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是指职工在因工死亡的情况下,致使其亲属丧失了重要的生活来源。因此亲属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获得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赔偿
次播放
我国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0倍
我国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导读]:2011年1月1日起,国务院修改并实施了新《工伤保险条例》,这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新的条例做出几处修改,其中包括把我国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居民可
工伤保险
人浏览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支付标准是什么?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支付标准是什么?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
工伤赔偿标准
人浏览
职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引起负伤、致残、死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其范围为:1.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的,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多少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多少
1、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2、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一年度职工的月
损害赔偿
次播放
标准工作时间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职工从事工作或者劳动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称《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标准工作时间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一般职工从事工作或者劳动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称《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可以诉诸法律程序解决你的问题
全部6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的是
纳税人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税额的需要缴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实践中,市区的税率为7%,县城和镇的税率为5%,纳税人不在市,县城或县属镇的税率为1%。
税法
人浏览
工亡的按全国的标准算。
全部1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怎样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
按政府指导价交契税如下:90平方以下契税为1%;90平方~144平方以下契税为1.5%;144平方及以上契税为3%;房子性质为别墅或商业用途的、小区容积率小于2
税法
人浏览
您好。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吗
店面房要纳税。对于自用的店面房,通常按照房屋的计税余值计算房产税;对于出租的店面房,通常按照租金收入计算房产税,从租计征的法定税率是12%。
税法
人浏览
如果被单位无故辞退的,可以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怎么算
南京车辆购置税的计算是:应纳税额=计税价格×税率,税率为10%,以实行从价定率的办法计算。计税的价格为支付给经销商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增值税税款(税率1
税法
人浏览
你好,个人名义交纳养老保险的需要到户口所在地社保局申请即可,本地户口,可以通过户口所在地社保局或单位交纳社保;而非本地户口或农村户口,只能通过单位方式参保了。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多少
租金发票的税率是:有形动产租赁税率17%,不动产租赁税率11%。房屋租赁属于不动产租赁,增值税税率是11%,小规模纳税人按照5%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个人出租住房减
税法
人浏览
深圳公积金办理流程是:单位经办人提交住房公积金开户登记表、缴存基数表、在职职工工资发放名册、法人身份证、经办人身份证、营业执照和机构代码证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指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哪些
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有:一是惠及范围“再扩大”,能够享受减征政策的乘用车排量限制从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发力“更应时”,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均可享受减征政策
税法
人浏览